如何维护保养翅片管呢
1、定期查抄各翅片管洗濯是百炼否美满,是否有沉积物、结焦、水锈层等结垢附着,并即时举行洗濯。在这同时还必须查抄各翅片管与橡胶垫圈的粘合是否精密,橡胶垫圈自己是否齐备,以免橡胶垫圈脱胶与破坏而引起的漏泄。
2、板式热互换器压紧螺帽与上下导杆,应常常武动乾坤加润滑油脂举行润滑。
3、各仪表调治应有专人卖力,并严酷实行操纵规程举行操
纯铜翅片管厂家
如何维护保养翅片管呢
1、定期查抄各翅片管洗濯是百炼否美满,是否有沉积物、结焦、水锈层等结垢附着,并即时举行洗濯。在这同时还必须查抄各翅片管与橡胶垫圈的粘合是否精密,橡胶垫圈自己是否齐备,以免橡胶垫圈脱胶与破坏而引起的漏泄。
2、板式热互换器压紧螺帽与上下导杆,应常常武动乾坤加润滑油脂举行润滑。
3、各仪表调治应有专人卖力,并严酷实行操纵规程举行操纵与维护。
4、每次将翅片管重新压紧时,须细致上一次压紧时的刻度位置,切勿使橡胶垫圈压过分,以致低落垫圈利用寿命。
5、调换翅片管橡胶垫圈时,须将该段全部更新,以免各片间隙不均,影响传热结果。
纯铜翅片管厂家纯铜翅片管厂家纯铜翅片管厂家纯铜翅片管厂家
雷诺数在翅片管换热器设计中的重要性
在翅片管换热器的设计过程中,通常对管内介质流速的选择要求偏低,基本都是按经验值估算。在所有的换热器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出现层流状态,层流状态时的传热系数与湍流状态时的传热系数差异很大。
在传热学中,规定雷诺数Re<2000为层流,2000<Re<4000为过渡流, Re>4000为湍流,而在翅片管换热器的设计中,我们认为Re<2300为层流,2300<Re<10000为过渡流, Re>10000为湍流。将钢带平面垂直于管子轴线按螺旋线方式缠绕在管子外表面上,并把钢带两端焊在钢管上固定,然后为消除钢带和钢管接触处的间隙,用钎焊的方法将钢带和钢管焊在一起。例;空气-空气热交换,换热管直径25mm,管内空气温度由20℃升高到100℃,求流速多少时才能让雷诺数达到10000。
空气定性温度;(20+100)/2=60℃,查60℃的空气特性;
密度1.06kg/m3,粘度2.01X10-5pas
解;10000/(0.025*1.06/2.01*100000)=7.6m/s
同样,我们也可以计算其它介质在翅片管换热器中的合理流速,把雷诺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确保介质处于旺盛湍流状态,让翅片管换热器的设计更为经济合理。
翅片设计中有关参数的确定
1.肋片高度h 前已提到,并非任何条件下加高翅片部是有利的,理论 上可以证明,各种形状翅片都存在一个z佳高度。第三:具有腐蚀性气体的工业建筑或相对湿度较大的使用环境下,应采用耐腐蚀的翅片管散热器。经验表明: 当传热壁面两侧的α值相差2~5倍时,采用低翅型螺纹管比 较合适,造价比光管只增加25~30%;当两侧α值相差十倍 以上时可考虑用高翅片,此时翅片传热面积较大。
2. 翅距s 如果考虑的不是单个翅片,而是整个翅片管,则翅距越 小,翅片管的翅侧传热面积越大。纯铜翅片管传热面积为光管的几倍至几十倍,能强化传热,降低流动阻力,同等换热量可大幅度减少设备体积降低金属消耗量,从而提高了换热设备的经济性和运行可靠性。但不同流速下,翅距应保 证几毫米至几十毫米,以使s值大于相邻两翅面的边界层之 和,因为边界层的复迭将不利于对流换热,故一般自然对流 时翅距应大于强制对流时的翅距,因后者的边界层较簿,对 于纵向翅片,应使纵向长度不太长,以免层流底层厚度发展 变厚,故有些设计采用不连贯的断续纵翅,阻止了层流底层 的发展。
3.翅厚δ 根据研究,翅厚δ与翅高保持下列关系比较合理: δ=2~4mm时 h=12~16 mm
五、整个翅片管(或肋壁)的传热计算
(1)传热方程式 在稳定传热时,翅片管的传热量和传热系数的计算可采 取与光管传热计算同样形式 Q KF T K F T 式中: K′——代表以光管外表总面积为基准的总传热系数, K——为以翅管总外表面积为基准的传热系数, ΔT——管内外流体的有效平均温差, F′——光管的外表面积, F——翅片管总的外表面积。8:钢制翅片管对流散热器在加外罩前应逐组进行水压试验或气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
(2) 传热系数的计算(以F′为基准) 当壁面温度与换热系数均一定时,翅片管的传热系数除 多了翅片热阻外,翅片管传热系数计算式子完全一致。
(3) 翅片管传热系数的经验值(以F′为基准)
提出了强化翅片管换热性能的两种方法
提出了强化翅片管换热性能的两种方法:一种是将低温工况下易结霜的换热器(蒸发器)翅片管设计成变间距翅片结构,使其既增加了管内翅片的传热面积,又提高了管内气流的流速;另一种是将空调 工况下的换热器的等螺距内螺纹管设计成变螺距内螺纹管,以增加管内气流的扰动,提高传热系数。536m2/米有效管长为1800,得该类型的翅片管换热面积为2。并对用这两种方法改进后的换热器的热力性能进行了计算,结果 表明,其传热系数分别提高了9 8%和3 82%。文中作者提 出了强化翅片管换热性能的方法,对翅片管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和改进。采用TESCOR平台—换热器性能实验台,对改进前后的换热器的热力 性能进行了测试,并运用试验数据对其进行了热力对比计算对翅片管结 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和改进,并采用TESCOR平台—换热器性能实验台对改进前后的换热器的热力性能进行了测试。
目前,国内外普通且应用广的是间壁式,其它类型换热器的设计和计算常借鉴于间壁式换热器。对换热器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其换热性能。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