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服传承:形制在变,内核不变
从夏商西周开始,及至当代,几乎各朝代的变更带来的是服饰的巨大改变。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因当时的工艺、审美取向而有着自己的服饰。
商周时期,奠定整个服饰文化基础,后世服饰的演变基本从此开始。在服饰材料上,商代已经出现丝麻织物,精致的绸、锦、纱均已面世。在服饰形制上,形成上衣下裳延绵数千年的传统。
东汉荀
传统汉服代工厂
关于汉服传承:形制在变,内核不变
从夏商西周开始,及至当代,几乎各朝代的变更带来的是服饰的巨大改变。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因当时的工艺、审美取向而有着自己的服饰。
商周时期,奠定整个服饰文化基础,后世服饰的演变基本从此开始。在服饰材料上,商代已经出现丝麻织物,精致的绸、锦、纱均已面世。在服饰形制上,形成上衣下裳延绵数千年的传统。
东汉荀爽的《九家易》言:“衣取象乾,居上覆物,裳取象坤,在下含物也。”衣裳是当时人们主流价值观的外现,心有乾坤,庄重典雅。在服装制度上,形成冠服制度和服章制度,在不同的场合穿着不同的衣裳,以示尊重和彰显身份等级。
及至春秋战国,衣裳愈发华美。织绣工艺的进步让布匹锦缎的种类多了不少,而且随着衣裳的愈加精美,人们开始注重配饰上的搭配。佩玉喻君子之节气,佩剑喻君子之仁正。虽出现深衣这一上衣下裳相连的衣物,但制作上仍是分别剪裁再缝合,以示祖宗之训不可违。
织绣工艺
秦汉时期,汉服已基本形成系统的体系,建立舆服制度,不同的阶段需穿着不同的服饰,身份等级差别明显。同时,汉朝强大的国力影响到周边各国,汉服由此传播到日本、朝鲜、越南等国。
随后,多民族的融合使少数民族的服饰融入到汉衣冠中,服饰种类丰富。南北朝时的短打、隋唐时期的襦裙、宋元金时的胡服,层出不穷,既不改旧制,又展现出新面貌。
直到清朝剃发易服,男子改穿满族服饰,汉服逐渐衰微。彼时,女性的服装和道士所穿保留明代款式。但晚清时期,西方文化涌入,革命思潮兴起,传统服饰逐渐消失,改为穿着更具时代特征、展示个人价值追求的服饰,如中山装、旗袍等。
虽服饰一直在演变更替,但本质上仍是价值观的外现。汉制上衣下裳一直沿用至清代,其内涵早已深刻在骨子里,而华夏气节从未改变过。
汉服流行的三个原因
分析来看,汉服现在之所以现在越来越流行,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汉服文化爱好者的坚持推广。
首先,汉服文化的流行起源于本世纪初,当时朋友们以论坛和贴吧为阵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汉服文化运动。
起初只是一些爱好汉服的朋友通过论坛交流,并在线下通过身着汉服祭祀民族英雄,举办礼仪活动等这样的形式来举办活动引起人们对于汉服文化的关注。
这些汉服爱好者不仅仅在线上建立了一个个的小圈子,甚至还在2013年成立了汉服文化推广协会。
也许正是这些汉服爱好者的坚持,以及持续不断的对汉服文化的推广,终于在今天量变引起质变,汉服终于有了走出小众圈子的趋势。
二,抖音、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助推流行。
不仅女性网红爱穿汉服,男网红也爱穿汉服。比如拥有1590万粉丝的网红“阿纯”,同样数次穿过汉服拍过短视频,受欢迎程度同样很高,较高的一条点赞量达到近270万。可见抖音网红们对于汉服的热爱。
不仅如此,在微博和知乎等其他社交平台上,同样热烈的讨论和交流着汉服文化。
显而易见,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汉服文化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潮流。不难看出,从论坛到贴吧,再到抖音,社交媒体嬗变不断助推汉服文化从小众向大众渗透。
三,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引导。
近些年来,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弘扬。显然,汉服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也是礼仪文化的一部分,自然成为被弘扬的对象之一。
关于汉服上的刺绣寓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