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蛋人工孵化技术
北方地区多利用炕孵。是就地取材,设备简单,成本低廉,适合于我国北方广大农村的一种常用的鹅蛋孵化方法。根据实践,我国豁眼鹅产区采用炕孵与摊床结合的方法孵化的出雏率一般在85%左右,高的达 96%。
孵化操作。入孵前,将炕温调至70-75度,并进行试温,根据人孵种蛋的多少,可摆蛋盘2-3层。蛋盘直接放在炕席上(不铺棉被),盘上盖棉被1~2层(早春2层)
鹅苗孵化价格
鹅蛋人工孵化技术
北方地区多利用炕孵。是就地取材,设备简单,成本低廉,适合于我国北方广大农村的一种常用的鹅蛋孵化方法。根据实践,我国豁眼鹅产区采用炕孵与摊床结合的方法孵化的出雏率一般在85%左右,高的达 96%。
孵化操作。入孵前,将炕温调至70-75度,并进行试温,根据人孵种蛋的多少,可摆蛋盘2-3层。蛋盘直接放在炕席上(不铺棉被),盘上盖棉被1~2层(早春2层)。人孵后每间隔10-15分钟窜盘l次,即将底层窜到上层,将炕头的窜到炕稍,调转蛋盘,直到蛋面温度达到37-38℃ (微烫眼皮)为止,从入孵开始计算大约需要24-26小时左右,达到上述要求后,炕七铺好被,将蛋盘双层或三层摆好,从此计算入孵时间。

鹅苗的饲养管理
鹅苗的生长强度大,尤为骨骼、肌肉、消化系统及生殖系统为快,此间主要任务是抓好限制饲喂,控制其标准体重和性成熟期,并进行严格的选种、编号、称重及接种。主要工作有:
1、及时分群 一般于3周时根据外貌特征进行公母分群,这种制度有利于种用鹅苗的选择与培育,对不同性别与用途的鹅苗均可取得较好效果。
2、适当限饲 为控制种鹅苗及商品蛋用鹅苗的体重、防止性成熟、提高产蛋量与蛋的合格率、降低饲料成本,必须限制饲喂量和降低日粮蛋白水平。
3、控制光照 用弱光照,每天光照 10h,配合限饲,达到控制体重与性成熟期的目的和效果。
4、定期称重 为确保限饲的顺利进行,每周应定期抽测鹅苗体重(空腹),数量少时全部称重,量大时应称取10% ,求出平均体重及均匀度,并进行调整。
5、防疫卫生 必须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防止啄癖,定期防疫与检测,及时防治疾病。
饲养小鹅苗的注意事项
一、选好雏鹅苗。健壮雏鹅苗表现为举止活泼,眼大有神,反应灵敏,卵黄收缩良好,毛干后能站稳,叫声有力,用手握住颈部提起来时,双脚迅速收缩。对腹大、歪头等弱雏要淘汰。
二、温度适宜。1-5日龄为25-28℃,6-10日龄为23-26℃,11-20日龄为20-24℃,21日龄以后为17-2O℃。
三、精心饲喂。应定时定量饲喂,宜采用少喂勤添八成饱的喂法。雏鹅苗在出壳24小时后,要先喂水后开食,喂浸泡的碎米和丝状青菜。开食后头两天喂 4-5次,4-10日龄喂次数增至5-7次,日粮精料占35%,青菜占65%。11-20日龄时,以青料为主。21日龄后,改为谷物类饲料,每天喂4-5 次。
四、分开育雏。每批雏鹅苗都有大、中、小或强弱之分,因此,必须合理分群,达到全群生长均匀,发育整齐的目的。育雏应以小群为宜,每群50-80只,要做到白天、黑夜逐群检查,用手把小鹅操动4-5次,防止有雏鹅堆叠而造成上面冻、中间热、下面压的现象。
五、适时放牧。自开食后,要每隔一小时起身一次,这样可调节温度,散发水汽。7日龄后,选择在晴朗无风天气,可在清洁的浅水塘内进行放水,开始时间要短,路要近。
六、防治疾病。雏鹅抗病力弱,圈舍要常清扫,垫草要勤换勤晒,料槽每周用碱水刷1次,育雏阶段重点防治小鹅苗和小鹅苗瘟。
鹅常见疾病以及如何进行防治
一、鹅出败病。是巴氏引起的急性、败血性,四季都可发生和流行,为鸡、鸭、鹅等共患,率较高。 1.临床症状。急性的不出现任何症状便突然。急性的表现为精神不好、羽毛粗乱、体温升至43%以上、离群、闭眼缩头呆立、两翅下垂、不愿意下水、减食或、饮水量增加、下痢较严重、粪便灰黄色或绿色。从口、鼻中流出黏液,呼吸困难,有时曲颈于背后,横卧在地上,兴奋盘旋滚动。后、虚脱而死。
2.防治。平时要搞好鹅的饲养管理,增强鹅的抗病能力。定期预防注射禽出败菌苗,每年注射3~4次,每只每次注射菌苗2毫升。发现此病时立即隔离。对厩舍要搞好清洁卫生,用5%生石灰或10%漂对鹅舍和用具消毒。对病死鹅进行深埋无害化处理。对已与病鹅接触过的鹅群,除消毒外要用素或类进行3~5天的防疫性,再用菌苗接种。可用二,每千克体重每次内服0.2克。也可用20%二钠进行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用量0.5毫升,即每千克体重用0.1克,每天2次,连续注射2~3天。用青每千克体重2万单位肌肉注射,每12小时1次,直至病症消除。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