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诱剂
许多昆虫发育成熟以后能向体外释放具有特殊气味的微量化学物质,以引诱同种异性昆虫前去交配。这种在昆虫交配过程中起通讯联络作用的化学物质叫昆虫性信息素,或性外激1素,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通常叫昆虫性引诱剂,简称性诱剂。
目前已在生产上应用的性诱剂主要有: 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苹果蠹蛾、枣黏虫、苹小卷蛾、金纹细蛾等多种性诱剂。
主要作用:监测虫情、大量诱捕干扰交配。
仓储类诱芯种类
性诱剂
许多昆虫发育成熟以后能向体外释放具有特殊气味的微量化学物质,以引诱同种异性昆虫前去交配。这种在昆虫交配过程中起通讯联络作用的化学物质叫昆虫性信息素,或性外激1素,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通常叫昆虫性引诱剂,简称性诱剂。
目前已在生产上应用的性诱剂主要有: 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苹果蠹蛾、枣黏虫、苹小卷蛾、金纹细蛾等多种性诱剂。
主要作用:监测虫情、大量诱捕干扰交配。
使用方法:①诱芯的安置,一般采用水盆悬挂诱芯法和三角形支架法。②诱芯的放置密度。根据使用目的、果园地势、果树密度等安排诱芯的放置密度。③诱芯的放置时间,测报的应在诱测对象越冬代yun化始期前放置;诱杀可根据不同诱杀对象田间为害世代和为害程度确定放置的时间,④诱盆的管理与调査。诱盆应每天检査1次,捞出盆内虫体,并补充所耗水分。诱芯在使用1个月左右更换1次即可。性诱剂的保存性诱剂易挥发,需在冰箱中(-15~5℃)保存,保存处应远离高温环境,诱芯避免暴晒。
如需了解更多性诱剂的相关内容,欢迎拨打图片上的热线电话!
昆虫信息素
昆虫信息素是由昆虫体内释放到体外,可引起同种其他个体某种行为或生理反应的微量挥发性化学物质。它是对生物群落结构起重要作用的物质流或信息流因素。早在1690年就有人提出雌蛾释放一种气味引诱雄蛾的现象,1959年德国的布特南特(A.Butenandt)确定了家蚕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后,信息素的概念才得以公认。随着微量分析技术的改进,信息素的研究不断扩大和深化。如从性信息素扩大到与食性分化、协同进化有关的信息素;从单一性信息素深入到多组分性信息素,从而引入信息素的应用阶段。因为变异系数巨细剖明的是在此试验前提下诱捕器间诱蛾量的倍数变换规模巨细,即反映诱捕器间的机能不变性。信息素的广泛研究导致20世纪60年代“化学生态学”这一新学科的形成,昆虫的化学生态学也随后形成。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