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在唐宋元明清时代的发展
到了唐代,民族服饰承上启下,法服和常服同时并行。法服是传统的礼服,包括冠、冕、衣、裳等;常服又称公服,是一般性正式场合所着服饰,包括圆领袍衫、幞头、革带、长筒靴等。品色衣至唐代已形成制度。平民多着白衣。唐代女子的髻式繁复。还有在髻鬓上插金钗、犀牛梳篦的,女子面部化妆成鹅黄、花钿、妆靥等。唐代女服主要为裙、衫、帔。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
汉服设计加工
汉服在唐宋元明清时代的发展
到了唐代,民族服饰承上启下,法服和常服同时并行。法服是传统的礼服,包括冠、冕、衣、裳等;常服又称公服,是一般性正式场合所着服饰,包括圆领袍衫、幞头、革带、长筒靴等。品色衣至唐代已形成制度。平民多着白衣。唐代女子的髻式繁复。还有在髻鬓上插金钗、犀牛梳篦的,女子面部化妆成鹅黄、花钿、妆靥等。唐代女服主要为裙、衫、帔。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
宋朝时期因为长年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再加上程朱理学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这一时期的服饰崇尚简朴、严谨、含蓄。宋代男子服装仍以圆领袍为主,官员除祭祀朝会以外都穿袍衫,并以不同的颜色的区分等级。宋代女子的发式以晚唐盛行的高髻为贵,簪插花朵已成风习。
元朝时期长衣统称为袍,其样式南北方差异不大,但材料贵贱精粗,却差距悬殊。汉族男性发式变化不多,但北方的汉族女性发式较前简化。明朝时期,一般人所戴的帽,除了过去流传下来的,朱元璋又亲自制定了两种,颁行,士庶通用,即六合一统帽和四方平定巾 。元明时期,汉族服饰变化不大。
清朝时期,清朝统治者为了达到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感以便于维护满州的统治,实行“剃发易服”,服汉衣冠、束发者治重罪 。
浅析汉服的分类
汉服的样式从形制上看,主要分为“衣裳”、“深衣”、“袍服”和“襦裙”四大类。
1.衣裳制
上衣下裳是汉服的起源,即上衣和下裳分开穿。上衣指上面的衣服,下裳指下裙,因为是围合式,也叫围裳。後世称服装为“衣裳”,就是从这儿而来。平民百姓也穿上衣下裳,但为劳做方便,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着长裤。
2.深衣制
深衣制,即上衣下裳相连。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种。曲裾深衣是将後片的衣襟加长形成三角,加长後的衣襟穿时绕至背後,再用腰带系紧。而曲裾和直裾的区别就在於裾上,曲裾深衣是把裾绕在身上,称为“曲”;直裾深衣是把裾垂直於地面的,称为“直”。深衣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样式,是高官的常服,平民百姓的礼服。
3.袍服制
即上下通裁,就是中间没有缝合线,一体裁剪而成。分为长衣(直裰、直身)以及长衣(袍、衫)、阑衫、褙子(由袄子、大袖衣、旋袄演变而来)。袍服通常衬有白色内衣,一般作为百官及士人的常服。
4.襦裙制
即短衣长裙,腰间以绳带系扎,衣在内,裙在外。这个形制包括短襦、半臂、大袖衫。是历代女子很喜爱的穿着形式。
浅析关于关于汉服机洗注意事项
汉服可不可以机洗呢?
夏天天气炎热换洗衣服也比较勤,对于很多上班族来说,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手洗衣服。
那对于雪纺、棉麻、亚麻这些材质不想手洗的话是可以机洗的!不过在晾衣服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抖一抖!抖一抖!抖一抖!扯不平整的地方滴点水再用力拉一拉。
关于绣花类、手绘类的汉服建议不要频繁洗,手绘的汉服一定问清楚商家用的什么颜料。
【机洗需注意】:
机洗汉服较好套上洗衣袋。
深色汉服一定要与浅色汉服分开洗。
反转洗、避免暴晒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