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的三大基本形制
1.衣裳制( 上衣下裳分裁制)
产生流行的时代是先秦,可以说是汉服的基本形制,其他形制都是在上衣下裳的基础上演变出的。上衣和下裳分开裁剪,在腰部相连,形成整体.。包括冕服、玄端等,是君主百官参加祭祀等隆重仪式的正式礼服。顾名思义是分为上身穿的和下身穿的衣物。华夏服饰自古以来,崇尚上衣下裳,并规定“衣正色,裳间色”,也就是说,上衣是颜色端
女式汉服定做
汉服的三大基本形制
1.衣裳制( 上衣下裳分裁制)
产生流行的时代是先秦,可以说是汉服的基本形制,其他形制都是在上衣下裳的基础上演变出的。上衣和下裳分开裁剪,在腰部相连,形成整体.。包括冕服、玄端等,是君主百官参加祭祀等隆重仪式的正式礼服。顾名思义是分为上身穿的和下身穿的衣物。华夏服饰自古以来,崇尚上衣下裳,并规定“衣正色,裳间色”,也就是说,上衣是颜色端正而且纯一,下裳则色彩相交错。这种方式好比是“天玄地黄”,因为天是清轻之气上升而成,所以用纯色,地是重浊之气下降而成,所以用间色上衣下裳分裁制。
2.深衣制
深衣制是上衣和下裳分开裁,在腰部连接,形成整体,也叫上衣连裳,在剪裁上分别裁好上衣和下裙在缝制在一起,成衣还是一体的样式上下分裁则是为了遵循古制传统。深衣男女均可穿。即被用作礼服,又可日常穿着,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服饰。深衣普及率很高,流传的时间有三千多年,从秦代到明代末年,逐渐形成了深衣制。
3.上下通裁制
即用一块布裁出上衣和下衣,中间无接缝,自然一体,明显区别于上衣下裳和深衣制。这一形制创于隋唐,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个创举,因为自古汉服都是分上下两截的。通裁制的种类很多,圆领袍、襕衫、直 、直身、道袍、褙子、长衫、僧衣等。
汉服绣花打版 重庆手工刺绣汉服 男装汉服绣花多少钱
汉服的头饰之发簪介绍
古代男女发式,以挽髻为主,发髻挽成之后,就要想办法将其固定,常用的绾髻的工具是发簪。在上古时期,发簪被称作“笄”。古代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后来专指妇女绾髻的首饰,还成为搔头。杜甫《春望》中也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句子。发簪它具有一种特有的古典美,戴簪的女子会有一种琵琶半遮面的韵味,像从壁画上走下来的窈窕淑女,会让人想起“云想衣裳花想容”这句千古名句。
古代发簪形式繁多,只在材料上看,就有骨、石、陶、蚌、 荆、竹、木、玉、铜、金、牛角等多种。
汉族人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喜欢饰玉佩玉。古人说,玉有五德,分别是仁、义、智、勇、洁这五德,与之相配的,是玉石的五种特征,就是要温润、里外要一致、敲击的声音清脆好听、不易损坏和伤到别人。所以古代佩戴玉石的都是自诩为君子的人,所谓君子如玉,就是如此。
浅谈汉服的影响
汉服,又称汉衣冠,华服,是我们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在历史长河中,经过了千年的洗礼,汉服不仅仅是衣服,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汉服,宽袍大袖,风采翩翩,穿上汉服挥舞间给人一种自然洒脱之美。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穿上汉服走上街头,商场里,地铁上,旅游的地方到处可以看见穿着汉服的年轻人。有人说,是因为汉服好看,而喜欢上了汉服,也有人是喜欢历史,喜欢古典舞蹈从而喜欢上了汉服。
汉服是到了汉代才形成了完备的冠服体系,那时候典型的汉服就是交领又衽,深衣是流行时间更长的形制。唐朝迎来了汉服的盛世,服装的款式之多,图案之美,色彩之艳丽,令人目不暇接。随着文化的传播,这一时期的汉服也影响到了周边韩国和日本的穿着。到了清朝满族统治了天下,实行剃发易服,统一穿满族人的服饰,才使得汉服断代。
21世纪的今天,随着与各国文化的交流,古装剧的大量涌现,网络的推动,人们开始发现自己民族服饰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很多的90后,00后重拾起我们被遗忘的服装—汉服,穿着汉服去旅行,去聚会,拍照,是热情奔放的年轻人推动了汉服产业的发展。一时间,汉服潮涌起。汉服的影响力和受关注度越来越多。
目前汉服已经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传统节日,中秋节,端午节的时候,人们身穿汉服来庆祝节日,并开展一些古代投壶,折纸的小活动,让大人和孩子共享其中的乐趣。更有学校开展成人礼和毕业典礼,邀请家长一起见证孩子的成长时刻。这种种体验赋予了生活仪式感。
怎么选择正统的汉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