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危废处置九大管理制度一览:
1.名录制度;2.标识制度;3.管理计划和申报登记制度;4.应急预案制度;5.许可证制度;6.转移联单制度;7.事故报告制度;8.经营情况记录与报告制度;9.许可证颁发情况上报制度。
1.名录制度
《固体法》第五十一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危废废物名录,规定统一的危险废物鉴定标
污泥减量设备
环保危废处置九大管理制度一览:
1.名录制度;2.标识制度;3.管理计划和申报登记制度;4.应急预案制度;5.许可证制度;6.转移联单制度;7.事故报告制度;8.经营情况记录与报告制度;9.许可证颁发情况上报制度。
1.名录制度
《固体法》第五十一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危废废物名录,规定统一的危险废物鉴定标准、鉴别方法和识别标志。”
危险废物定义及范围:
1、列入《危险废物名录》的固体废物;
2、《名录》以外的固体废物,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3、有危险性的液态废物(如废油)。

沥青固化法
沥青固化是以沥青为固化剂与危险废物在一定的温度、配料比、碱度和搅拌作用下产生皂化反应,使危险废物均匀地包容在沥青中,形成固化体
经沥青固化处理所生成的固化体空隙小、致密度高,难于被水渗透,同水泥固化体相比较,有害物质的沥滤率更低。并且采用沥青固化,无论污泥的种类和性质如何,均可得到性能稳定的固化体。此外,沥青固化处理后随即就能硬化,不需像水泥那样经过20~30天的养护。但是,由于沥青的导热性不好,加热蒸发的效率不高,倘若污泥中所含水分较大,蒸发时会有起泡现象和雾沫夹带现象,容易排出废气发生污染。对于水分含量大的污泥,在进行沥青固化之前,要通过分离脱水的方法使水分降到50%~80%左右。再有,沥青具有可燃性,必须考虑到如果加热蒸发时沥青过热就会引起大的危险
危险废物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危险废物运输车辆由运输单位车辆主管部门统筹调配管理,该车辆只能在车辆主管部门统一安排保障下进行危险废物类货物的运输工作。
驾驶该类车辆的驾驶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经过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培训并合格,工作态度认真负责,技术熟练,熟悉道路情况。应做到严格遵守交通、消防、治安等相关法规。具备一定的对所运危险货物实施应急处理的知识和能力。
执行危险废物运输任务的车辆必须满足性能状况良好,车容整洁、车厢内清洁干燥,并严格按要求配备和使用了合格的安全、消防等应急防护器材。防止车辆箱体残留的危险物质造成人身伤害及二次污染环境责任。
危险废物运输车辆驾驶员应严格执行车辆的例行检查、车辆二级维护等管理规定,及时发现和处理车辆存在的机械故障等隐患问题,提高车辆的行驶性能,以确保该类车辆的安全行驶。
危险废物运输车辆在出车前,应根据本次运输废物的危险特性,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领取人员防护装备和随车应急处置物品;检查随车救护包是否完好。
危险废物运输车辆装车前,驾驶员必须认真检查货物类别及其性质,货物的包装必须符合包装技术要求,并粘贴有明显的标识,对达不到安全规范要求,可以拒绝接收运输。严禁危险废物运输车辆对性质不相容的货物进行拼装,严禁危险废物运输车辆进行超载运输。

首先,危废底数不清,处理能力存在缺口。上述检查报告提出我国工业危废产生量4000万吨,但根据我们的调研,我国危废实际年产量约在8000万吨以上,而目前具备危废经营许可证的单位的处理能力为6471万吨,与实际排放之间存在缺口。其次,产能利用率低。据环保部长李干杰在人大会专题询问会上提供的数据,危废处理能力真正发挥作用的只有1/4左右,其他来源的数据也同样显示现有产能未能充分利用。此外,危废处理行业除了面临着新建项目审批复杂、落地周期长、回收成本慢、利润低的困难外,近几年更是由于跨界经营和资本方的争先布局、圈地、抢夺人才,引发了无序竞争、竞争,导致整个行业出现规模效应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利润率下滑和实际处理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