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泥鳅苗入池定要检查清塘的毒力是否消失,以及水的肥度是否合适。保持水色稳定,是由我们现在的养泥鳅模式决定,因为现在我们的养泥鳅模式普遍是高密度养殖,这种养殖模式的特点是泥鳅苗投放密度大、有机质多、耗氧大,伴随而来的必然是高污染和多发病,而通过培育足够数量的有益藻类是解决高污染的有效办法。首先取半桶水,因有时表层水毒力已消失,但底层的毒力仍然很强,将鱼苗放入水中观察8小时~1
泥鳅苗养殖厂
在泥鳅苗入池定要检查清塘的毒力是否消失,以及水的肥度是否合适。保持水色稳定,是由我们现在的养泥鳅模式决定,因为现在我们的养泥鳅模式普遍是高密度养殖,这种养殖模式的特点是泥鳅苗投放密度大、有机质多、耗氧大,伴随而来的必然是高污染和多发病,而通过培育足够数量的有益藻类是解决高污染的有效办法。首先取半桶水,因有时表层水毒力已消失,但底层的毒力仍然很强,将鱼苗放入水中观察8小时~10小时,看是否正常,以确定鱼苗能否入池。pH值应在7~8.5范围内。其次可根据水色、透明度和饵料生物情况判断水的肥度,如发现池水过肥,可加注清水调剂,池水的肥度不够,应立即补施少量化肥或发过酵的粪或增投人工饵料。
产卵用40目筛网制做产卵箱,规格根据生产规模而定。此种情况往往出现在高位池对虾精养池塘,由于失去了底泥对营养盐的缓冲释放作用,很容易造成池塘浮游生物量的大起大落,水色突变,因此无论是肥水还是调水都应少量多次,适时而止。箱底平铺棕榈皮鱼巢。将已催产的亲鱼按雌雄1∶1.2~1∶1.5放入箱中。产卵时要保持周围环境安静,一般催产效应时间在11~13小时,产卵可持续7~8小时。
可利用孵化缸、环道、网箱等工具孵化。0.4立方米水体的孵化缸可放卵粒60~100万粒,环道每立方水体可放卵80~100万粒,网箱充气每立方水体可放卵20万粒左右。
孵化时适宜水温是20℃~28℃,破膜时间在30~35小时。孵化期间要加强管理,经常刷洗过滤筛网,防止跑苗。根据鱼苗发育情况调整水流和充气量,在破膜的第三天可取出鱼巢,
投喂饵料,如轮虫、蛋黄等,投喂三天后即可转入仔鱼培育阶段。
4.进排水口的设置
进排水口均设置拦鱼网或拦鱼栅,设在稻田的斜对角,以减少进水时田面产生死角。
5.鱼沟、鱼溜施肥
放养前要在鱼沟、鱼溜内施足基肥,每平方米施0.4~0.5kg发酵好的有机肥,以利于繁殖饵料生物。
(三)养殖模式
1.板式,即前面所介绍的模式。
2.垅双行式
与平板式不同之处,主要是水稻种植方法上与传统种植方法有所区别,行距则为6寸、12寸。大垅双行增加光照,有效提高水稻产量。
(四)泥鳅放养
鱼种放养时间一般在插秧后10天进行。放养前用3%~5%食yan水浸洗鱼种5~10分钟。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3~4cm的鱼种30~40尾或5~8cm的鱼种20~30尾。
饵料及投喂
泥鳅饵料非常广泛,幼鱼、幼虾、昆虫、豆渣、米糠、豆饼以及人工配合饵料等均可摄食。投喂饵料要注意营养物质的全价平衡。其次可根据水色、透明度和饵料生物情况判断水的肥度,如发现池水过肥,可加注清水调剂,池水的肥度不够,应立即补施少量化肥或发过酵的粪或增投人工饵料。尽量选用物美价廉、营养全mian'适口性好的全价配合饲料。日投饵一般为鱼总量的8%~5%,视鱼的吃食情况增减,投饵地点应选在鱼沟内。日投饵两次。
病害防治
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全mian预防,积极治liao的原则。要清塘,鱼种消毒,调节水质,细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同时要精心管理、合理放养、均衡营养等,
一但发生疾病要正确诊断,合理用药,防止误用造成损失.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