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凝土坍落度偏小,配合比不当或是原材料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以及振捣时间不够或漏振捣。
· 混凝土搅拌不充分,匀质性差。
· 自由倾落高度超过规定,混凝土离析、石子赶堆。
· 模板漏浆或是振捣过度。
· 振捣时间不充分,气泡未排除。
预防措施
· 严格控制配合比,严格计量,经常检查。
· 混凝土搅拌要充分、均匀。
混凝土强度增强剂
· 混凝土坍落度偏小,配合比不当或是原材料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以及振捣时间不够或漏振捣。
· 混凝土搅拌不充分,匀质性差。
· 自由倾落高度超过规定,混凝土离析、石子赶堆。
· 模板漏浆或是振捣过度。
· 振捣时间不充分,气泡未排除。
预防措施
· 严格控制配合比,严格计量,经常检查。
· 混凝土搅拌要充分、均匀。
· 下料高度超过2m要用串筒或溜槽。
· 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
· 堵严模板缝隙,浇筑中随时检查纠正漏浆情况。
混凝土孔洞处理措施
· 将孔洞周围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模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洒水充分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内掺8%浇灌捣实。
· 混凝土表面处理剔除浮动石子,检查凿除后砼表面是否密实,有无明显空隙,如有空隙也应凿除,并用水冲洗干净,然后在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处涂刷一层水泥浆,以便更好的加强新旧混凝土面粘结。
· 支模。根据补强面的深度而定,当补强面深度不超过5㎝,且形状成V开外大内小,或者只有主筋以外的表面有麻面现象时,就不需支模。当补强深度超过5㎝,且内外宽度相同,不支设模板时很难保证其密实度,必须支模,支模时应在顶部开设一个洞口,洞口宽度不小于5㎝,以便混凝土流淌顺畅,振动棒容易插入。
· 灌混凝土。查看补强部位混凝土的设计强度,补强时用比该部位设计强度高一等级的混凝土掺一定量进行补强,混凝土振捣密实。当深度小于5㎝时,采用高一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内掺8%进行补强,当深度大于5㎝时,采用高一等级的混凝土内掺8%进行补强,当表面只有麻面、没有露筋现象(因拆模过早表面局部有麻面现象时),用1:2.5水泥砂浆内掺8%进行补强。因以上部位深度不大小于5㎝,用高一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内掺8%进行补强,局部因拆模过早表面有麻面,用1:2.5水泥砂浆内掺8%进行补强。
· 养护。表面强度12小时后,对该部位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5天。
混凝土露筋
成因分析
· 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 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 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处混漏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 木模板末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露筋。
· 浇灌混凝土时,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
· 加强检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折。
· 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刀片或振捣棒进行振捣。
· 操作时,避免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直修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