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氏肿腿蜂
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属膜翅目、肿腿蜂科下,是一种以鞘翅目、鳞翅目等多种蛀干害虫(特别是天牛类)的幼虫和蛹为寄主的体外寄生蜂。是天牛等多种蛀干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对于控制天牛危害具有重要作用。
肿腿蜂为体外寄生蜂,其寄生活动可分为5个步骤:(1)麻1痹寄主;(2)取食发育;(3)清理寄主周围环境;(4)
天敌丽蚜小蜂厂商
管氏肿腿蜂
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属膜翅目、肿腿蜂科下,是一种以鞘翅目、鳞翅目等多种蛀干害虫(特别是天牛类)的幼虫和蛹为寄主的体外寄生蜂。是天牛等多种蛀干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对于控制天牛危害具有重要作用。
肿腿蜂为体外寄生蜂,其寄生活动可分为5个步骤:(1)麻1痹寄主;(2)取食发育;(3)清理寄主周围环境;(4)产卵;(5)育幼。

瓢虫外形特征
瓢虫的成虫体长1.0~16.0mm,体型呈短卵型至圆形,身体背面强烈拱起,腹面通常扁平。从背面看,前胸背板和鞘翅基部常紧密相连,通常宽度相近。头常嵌入前胸中,有时完全被前胸背板盖住。前胸背板和鞘翅背面光滑,或常有或稀或密的细小短毛。大多数瓢虫具有以下3个特征:即下颚须端节斧形,跗节隐4节式和腹板具后基线,这些特征可与其它近缘种相区分。瓢虫足及触角较短(通常不明显)、鞘翅背面无明显的刻点等特征也有助于与其它近似科相区别。七星瓢虫还有伪装本领,当它遇强敌感到危险时,立即从树上掉落地面,把它那三对细足收缩起来,像“失去知觉”一动不动,装死躺下,瞒过敌人。但有些瓢虫的体长形,长于体宽2倍以上,如北美产的大斑长足瓢虫。

瓢虫与其它各科区别
①典型的跗节为隐四节类,第2节宽大,第3节特别细小,第4节特别细长,第3、4节连成一体,细长,称附爪端节,自第2节的凹陷或分裂中伸出;一些种类第3节退化或与第4节愈合,因而附爪端节仅有1节;在河北、山东一年发生5代,在粤北山区一年5代~6代,在广州一年可完成7代~8代。但在4节瓢虫亚科中,附节的第2节不特别宽大,第3节不特别细小,第4节不特别细长,构成4节式。②可见的腹板在基节窝之后有后基线,仅少数属不具此特征。③下鄂须末节斧状,两侧向末端扩大,或两侧相互平行;如果两侧向末端收窄,则至少前端减薄而且平截;但小艳瓢虫亚科的下颚须末节锥形、长锥形、卵形或圆筒形而向末端缩小。大多数瓢虫同时具有上述3个特征。仅有少数类群只具备其中的两个特征。

瓢虫
瓢虫科之一种。 又名“七星瓢”、“七星花鸡”。我国各地均有分布。概体圆卵形,七星瓢虫背弓似半球。体长5—7毫米,宽4—5.6毫米。触角节状,短,褐色;头、口器、复眼、前胸、小盾片及腹面、六足皆为黑色。鞘翅红色或橙黄色,具7个不规则黑色圆斑,其中一个黑斑由两鞘翅中间接拼而成。年生4—5代。多见于田野、树林、果园,嗜食小型昆虫。性颇机灵,常跌落匿踪或擦飞而去。天敌昆虫膜翅目是昆虫纲中的一个大目,除了广腰亚目之外,大多数的种类为寄生性天敌昆虫:石门台膜翅目记录34科121种,除了少数外,多为寄生性的类群,如各类小蜂,姬蜂,茧蜂,赤眼蜂等。体色美丽,玲珑娇小。饲用透明虫盒或生境箱,亦可作瓢虫牌点及标本赏玩。同科尚有二十八星瓢虫、龟纹瓢虫及瓜茄瓢虫等,皆可饲以玩赏。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