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视频展播,请点击播放视频作者:无锡市君柯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谈谈板式热交换器结垢的原因
板式换热器是合理利用、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的关键设备。随着新技术、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板式换热器以其占地面积小、投资少、传热等优点逐渐取代了原有的管壳式换热器。然而,由于板式换热器的流动截面积小,结垢后容易产生堵塞,这是导致板式换热器传热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机组安装连接前,应对
螺旋板式热交换器好不好
企业视频展播,请点击播放
视频作者:无锡市君柯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谈谈板式热交换器结垢的原因
板式换热器是合理利用、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的关键设备。随着新技术、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板式换热器以其占地面积小、投资少、传热等优点逐渐取代了原有的管壳式换热器。然而,由于板式换热器的流动截面积小,结垢后容易产生堵塞,这是导致板式换热器传热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机组安装连接前,应对系统管道进行认真清洗,保证无杂物,方可连接,试运转前,应对系统进行压力实验。
结垢的原因分析
1.1 以离子或分子状态溶解于水中的杂质
a.钙盐类:在水中的主要构成有 Ca( HCO3)2、CaCl2、CaSO4、CaSiO3 等。钙盐是造成换热器结垢的主要成分。
b.镁盐:在水中的主要构成有 Mg ( HCO3)2、MgCl2、MgSO4 等。镁溶解在水中后, 在受热分解后生成 Mg ( OH) 2沉淀, 构成泥渣或水垢。
c.钠盐:主要构成有 NaCl、Na2SO4、NaH-CO3 等。NaCl 不生成水垢, 但水中有游离氧存在, 会加速金属壁的腐蚀; Na2SO4 的含量过高会结盐, 影响安全运行; 水中的 NaHCO3 在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会分解出 NaCO3、NaOH、CO2, 使金属晶粒受损。如果有更多的产品,就会有一个比较,一个或两个产品肯定会被大家认可和购买。
1.2 以胶体状态存在的杂质
a.铁化合物: 主要成分是 Fe2O3, 它会生成铁垢。
b.微生物:由于循环水的水温、溶解氧等对微生物提供了有利于繁殖的条件, 微生物将大量繁殖。循环水的温度较高时, 在水中投加磷酸盐等药剂, 正好是微生物的养料, 微生物的繁殖不但阻塞板片通道, 有时还会堵塞管路,还会使金属腐蚀。
c.污泥:冷却循环水中的污泥, 来源于空气中的尘土及补充水中的悬浮物, 逐渐沉积在流速较低的换热器中。
d.粘垢:主要是微生物的分泌物与水中泥沙、腐蚀产物、菌藻残骸粘结而成, 常常附着在换热器壁面上
板式换热器的优点
1.适应性大。可通过增减板片达到所需要的传热面积。一台换热器可分成几个单元,可适应同时进行几种流体间的加热或冷却。
2.结构紧凑,体积小,耗材少。每立方米体积间的传热面积可达250 m2,每平方米传热面仅需金属15 kg左右。
3.传热系数高。板式换热器的流道小,板片是波形,截面变化复杂,使流体的流动方向和流速不断变化,增加了流体的扰动,因而能在很小的流速下达到紊流,具有较高的传热系数。特别适用于液一液换热及茹度较大的流体问换热。
4.污垢系数小。由于流动扰动大,污垢不易沉积;所用板片材质较好,很少有腐蚀,这些都使其污垢系数值较小。
5.易于拆洗、修理。
6.传热系数高和金属消耗少,使其传热有效度可达85% 一90% 以上。
7.板式换热器主要用金属板材,因而原材料价格比同种金属的管材要低廉。
板式换热器的缺点
1.流道小,不适宜于气一气换热或蒸汽冷凝。
2.密封性较差,易漏泄。需常更换垫圈,较麻烦。
3.使用温度受垫圈材料耐温性能的限制。
4.使用压力受一定限制,一般不超过1MPa。
5.易堵塞,不适用于含悬浮物的流体。
6.流阻较管壳式为大。
如何对板式换热器进行化学清洗呢?
由于板式换热器在制造上和使用上都有一些独到之处,所以在工业上一经使用成功之后就发展很快。
板式换热器的化学清洗针对板式换热器的特点,结合其他清洗方法的经验,对于板式换热器的清洗方法使用化学清洗有较好的效果。
一、化学清洗一般有以下步骤:
清洗前的准备清洗前的准备主要有以下工作
1.查看了解设备的启用时间、使用记录、维修记录以及设备图纸等资料
2.了解清楚设备所使用的材质。
3.设备进行垢样的采集及分析化验。
4.了解设备内积垢的分布。
5.做溶垢实验并通过实验确定清洗药剂配方和工艺。
二、清洗工艺的确定对于未拆开的板式换热器可以采用静态清洗或动态的清洗工艺。
1.静态浸泡清洗工艺见图l,配制清洗液将清洗液从上部注入设备浸泡排出清洗液水冲洗中和钝化
2.动态循环清洗工艺步骤如下。
(1)水冲洗及系统试压。水冲洗及试压的目的是去除系统中的积灰、泥沙、脱落的金属氧化物及其它疏松污垢,并在模拟清洗状态下对临时接管处泄漏情况进行检查。
(2)碱洗。利用碱洗除去有机化合物及油污以及把垢进行软化使之容易除去。时间10一24 h,温度要求85℃,流速0.3m/s以下。
(3)碱洗后水冲洗。目的是除去残留的碱性清洗液,并使部分杂质脱离表面而被带走。
(4)酸洗。利用酸洗液与垢等杂质发生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
(5)酸洗后水冲洗。是为了除去残留的酸液和脱落的固体颗粒,以便后续工序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