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绝·赠水族水书学者韦世方
序:韦世方从事水族文化研究,参与水书《寿寅卷》、《金堂卷》、《日历卷》等近十个卷本的翻译、注音和修稿。编撰《水书常用字典》。参与《水族宝典》、《民族文化进校园小读本》、《水族百年》、《三都水族自治县概况》、《贵州民族文化大观水族卷》的译注或有关篇章的撰写。西盟型铜鼓,还流传于缅甸、泰国、老挝等东南亚,尤其在缅甸北部克耶邦的克伦族中
大型铜鼓厂家
1、七绝·赠水族水书学者韦世方
序:韦世方从事水族文化研究,参与水书《寿寅卷》、《金堂卷》、《日历卷》等近十个卷本的翻译、注音和修稿。编撰《水书常用字典》。参与《水族宝典》、《民族文化进校园小读本》、《水族百年》、《三都水族自治县概况》、《贵州民族文化大观水族卷》的译注或有关篇章的撰写。西盟型铜鼓,还流传于缅甸、泰国、老挝等东南亚,尤其在缅甸北部克耶邦的克伦族中广为使用。
木楼青瓦小窗台,明月掌灯书卷开。
万壑千岩留不住,乘风破浪出山来。
2、七绝·赠水族教师杨昌盛
序:杨昌盛是一名秀的中学教师。为弘扬水族民族文化,他创办了“月亮山文学部落”网站,并创作了大量古典诗词,在网站上和国内多家诗词刊物上发表。
殷勤相约水乡行,不惜倾囊招远朋。
吟就诗文何处写,家山点亮一明灯。
3、七绝·赠黔湘诸位诗朋文友
序:这次借过水族端节之机会,黔湘诗朋文友相聚三都,余为年长者。
日薄西山无别求,水乡有幸识荆州。
滥竽尚可偷充数,老朽何妨试展喉。

铜鼓不但是一种乐器和重器,而且是一种装饰图案丰富多彩的艺术品。铜鼓上的各种图案,形象地反映了当地民族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和意识。因此,有的人说,铜鼓图案本身就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民族历史教科书。
铜鼓表面装饰普遍的是几何纹饰,以单纯的点、线以及圆形、方形、三角形等为基本要素,按照美的法则构成各种图案。有的几何纹样,充当主体纹饰,表现一定的主题思想;商至战国的铜鼓目前见到的只有两例:一例是一件横置的两面鼓,鼓面铸成类似鳄鱼皮的花纹,鼓身铸双鸟,是商代器。有的组成丰富多彩的几何纹带,作为边饰,起着陪衬烘托、美化主体纹样的作用。常见的几何纹是云纹、雷纹、水波纹、席纹、钱纹、栉纹、三角齿纹、细方格纹、羽状纹、网格纹、菱形纹、圆圈纹、同心圆圈纹等等。
直观的纹饰则是写实图案,如鼓面中心的太阳纹,主晕中的翔鹭纹,竞渡船纹、羽人舞蹈纹。太阳纹有光体和光芒,铜鼓上饰太阳纹与古人对太阳崇拜有关。铜鼓上的翔鹭纹,一般是4只,其次是6只,也有8只,10只,14只,16只,18只的,多的达20只,都以逆时针方向绕着太阳纹飞翔,连绵不断,构成一个锁链式的花环。胸部的羽人划船纹,船的首尾装饰成鸟头鸟尾形象,船上有化装的人在活动,船下有鱼,船的前后有水鸟,反映了船在水中的环境。腰部的羽人舞蹈纹,舞人头戴羽冠,上身露,自腰以下围以鹭尾舞裳,双臂下曲,向左右侧伸,扭动腰身,翩翩起舞。兰钦所征讨的“夷獠”,就是《晋书·食货志》上提到的“广州夷人”他们是拥有“大铜鼓”的民族。
除了平面装饰外,有的铜鼓上还立体小雕塑,普遍的塑像是青蛙。在冷水冲型铜鼓上还有马、骑士、牛群、牛耧、龟、鱼、水禽的塑像;在灵山型铜鼓足部有双鸟、虎、羊塑像,也是千姿百态。
(二)、矢蜡法,其工序是:
1、做芯范 先做一木模型鼓为底衬,敷以粗细两层泥料,用刮板做成芯范。
2、做蜡模 首先在芯范上敷蜡并按设计厚度均匀地刮平,然后在蜡面上制花,形成与铜鼓一样的蜡模型鼓。
3、制外范 把细泥敷在蜡模上做外范,各块都要均匀填实,以保证铸型轮廓和花纹的清晰,又在细泥外敷上一层粗泥料以增加强度.制范时注意在鼓面中心太阳光体处留出浇口,在蛙的眼位穿出气孔,在足沿留出蜡口,使外范成为一个浑然一体的完整铸范。
4、化蜡 用小火烘烤化蜡,蜡从足沿出蜡口流出后空出型腔,选就是浇铸鼓体的空间.
5、浇注、拆范和修整 与泥型合范法基本相同,不过拆范时要特别小心留意,以免损伤了立体造型装饰.拆范修整后便竣工了。
据一些学者判断,冷水冲型、北流型、灵山型及部分石寨山型等体形较大的铜鼓可能采用了蜡模泥范法.它采用了泥型合范与失蜡法两者的优点.其工序与失蜡法大体相同.也是先做芯范,然后做蜡模,但不同的是不在蜡面上刻印花纹,而是在泥制外芯上压印花纹。②一些的研究部门进行了铜鼓的和工作。它早巳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出土的陶器上,甲骨文中可看出它的演变,商周时代把它加以发展.装饰在铜器上,铜鼓用它作花纹图案,反映了壮族先民一向从事农业生产,其中雷纹影响大,为求雨多建雷庙,解放前南宁亭子立有雷庙,古时壮人还有定六月二十四日为雷公诞的。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