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概念
水电工程建设涉及道路修建、场地平整、取土采料、大坝基础和岸坡开挖、弃土弃渣堆放、安置等项目,具有土石方量大、占地范围广、施工周期长、弃渣量多、点线布置等特点,建设过程会占压植被,增加植被后期恢复难度,且对土地资源形成一定损失,终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传统上,我国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布设一般优先满足主体工程的要求,对不稳定边坡、堆体、场地等扰动区多采用工程治理措施
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概念
水电工程建设涉及道路修建、场地平整、取土采料、大坝基础和岸坡开挖、弃土弃渣堆放、安置等项目,具有土石方量大、占地范围广、施工周期长、弃渣量多、点线布置等特点,建设过程会占压植被,增加植被后期恢复难度,且对土地资源形成一定损失,终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传统上,我国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布设一般优先满足主体工程的要求,对不稳定边坡、堆体、场地等扰动区多采用工程治理措施,这导致土壤资源未能得到有效保护,生态修复的目标不能有效落实。为满足我国新时期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需要在传统以工程措施为主的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上,对水电工程施工扰动区域和周边生态脆弱区域从生态优先的角度进行系统考虑。因此,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的交汇融合被提上议程进行研究,并逐步应用于工程实践。
方案中常见的问题:
一是对自然概况中的项目区地貌类型与土壤类型情况描述不具体,经常采用县域资料,随意扩大范围,导致难以判定建设项目区域的实际情况;
二是对气候类型与主要气象要素泛泛而谈,缺失蒸发量或干旱指数数据;
三是对林草植被类型与覆盖率表述缺失主要植被类型和建群种及覆盖率等数据资料;
四是对土壤侵蚀类型及强度的表述,数据来源依据不充分、不规范;
五是对涉及水土保持敏感区情况,缺失与自然保护区的相对位置、涉及的区域等,缺失核(批)准文件等行政许可手续。
水土保存的综合措施
坡地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水和重力因素为坡面物质下移的动力,因此,坡地开发利用有一系列的特点,如由于物质下移趋势,造成坡地表土容易流失,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等,不能用平原的方法来开发山地,必须采取工程和生物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大力推广小流域综合治理、立体农业、推广沼气技术和坡地农林复合系统等技术。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