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光伏电站由光伏组件、光伏支架、逆变器以及相关系统配件组成。即便是一套3kW的系统往屋顶一放,重量也不容小觑。夏天隔热,冬天挡冷,光伏能源安装电池板后,可阻挡太阳光直接照射到屋面,减少室外通过屋顶向室内的传热,由于光伏电池板能够将部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由于光伏电池的端电压随负载和日照强度而变化,这就要求逆变电源必须在较大的直流输入电压范围内保证正常工作,并
光伏发电设备
大家都知道光伏电站由光伏组件、光伏支架、逆变器以及相关系统配件组成。即便是一套3kW的系统往屋顶一放,重量也不容小觑。夏天隔热,冬天挡冷,光伏能源安装电池板后,可阻挡太阳光直接照射到屋面,减少室外通过屋顶向室内的传热,由于光伏电池板能够将部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由于光伏电池的端电压随负载和日照强度而变化,这就要求逆变电源必须在较大的直流输入电压范围内保证正常工作,并保证交流输出电压的稳定。
考虑到农村地区的生态要比城市更容易受气候变化的伤害,因此,即便采用火电驱动的电网扩容能够经济地满足新农村或者是城镇化的用电需求,农村地区也承受不了由此而带来的气候变化和环境影响。同样重要的是,由于电网的电力来自大型火电厂,农村用电需求的增加所带来的环境恶化,如雾霾等,对于城市人口也一样会带来无法承受的后果。
考虑到农村地区的广袤性和远远城市的人口密度,采用“即发即用”方式在用户侧发电的新能源,可以大大节约输电线路的成本,同时减少了输电损失。可以这么说,在农村地区每安装一兆瓦光伏电站,等于减少了两兆瓦的火电的排放,而绝1对不是一比一的关系。
由于新能源的成本下降,在这些无电的农村地区采用新能源来实现电气化,要比电网向下延伸更为经济,这一点已经没有什么人会争议了。现在的争议焦点是,对于那些已经实现了“电气化”的农村,是否需要大力推广新能源?
实际上,那些现在已经实现了“电气化”、也就是已经通了电的农村,供电线路的容量是非常小的,农村的户均装机容量不到300瓦,之所以如此之小,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农村用电量的确很小(见《农村能源问题系列文章之一:农村能源状况的变迁》),另一方面是因为农村的送电距离长,电力部门不愿意为了农村未来的电力需求预留多余的电力,那样的话,电缆的造价和敷设成本都将成倍增加。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