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采集方面,已建成雨量站63个,水文站32个;建成供水水质在线监测站点99个,可监控全市主要供水主干管的PH值、压力、浊度及总氯,建成10座污水厂水质在线监测站点23个,整合投资和社会BOT模式新建的8座污水处理厂、1个再生水厂的17个水质在线监测站数据,将全市污水处理厂的水质数据(COD、氨氮、HP、总磷等)纳入统一监管;建成视频监视点118个,并通过共享市交
城市智慧水务系统
在信息采集方面,已建成雨量站63个,水文站32个;建成供水水质在线监测站点99个,可监控全市主要供水主干管的PH值、压力、浊度及总氯,建成10座污水厂水质在线监测站点23个,整合投资和社会BOT模式新建的8座污水处理厂、1个再生水厂的17个水质在线监测站数据,将全市污水处理厂的水质数据(COD、氨氮、HP、总磷等)纳入统一监管;建成视频监视点118个,并通过共享市交1通部门的视频资源,可对全市中型水库、重点海堤、特区内主要河道和城区易涝易浸点进行实时监控。在网络建设方面,我局早已通过省水利专网、市政务内外网形成了连通省、市、区,包括省水利厅、市应急指挥中心、市气象局、各区水务局和三防办及大部分局属单位的网络系统,并在2012年重点加强与局属单位的网络互联及省水利政务外网的拓展工作。2012年已完成市大鹏水源工程管理处、市北部水源工程管理处、市西丽水库管理处等7家局属事业单位的内网接入工作,正在开展将各区三防部门接入省水利专网的建设工作。据悉,围绕水务三大任务(防汛抗旱、水资源调度和水环境治理),新津县在全省个探索建立了“水务物联网”系统,截止目前已投资518万元完成一期8个监测站点建设,实现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的系统化管理,初步形成了新津县智能化水务信息系统。在数据中心建设方面,我局已建成了水雨情、水资源、气象、基础工情、供水水质、污水水质、水土保持、政务信息和视频资源为一体的水务基础数据库,实现水务数据资源“一数据一源”;建成数据共享及交换平台,对内完成与局属单位间的水雨情数据、水质数据和视频资源的共享与交换;对外实现了市气象局的雨情数据交换,与省水利厅、市应急指挥中心的视频资源的共享,并利用深圳市统一建设的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实现了与市监察局、市行政服务大厅、市府办1公厅间的行政审批、信息公开数据的共享与交换。 [2]
加强社会化服务
城市内涝监控管理系统将更强调服务民生,体现“人居和谐、数字城市”的性,通过一系列的如排水运行情况的外网发布、政策信息的外网发布、公众APP等方式,加强公众对市政工作的参与与支持,更好地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
武汉新烽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自创始以来,公司被连续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千企万人企业”,先后取得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软企企业证书、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17年月实现新三板挂牌(代码872166)
移动篇
(1)手机客户端
使用GPRS、3G、4G等通信方式,结合独有的GPS/北斗双模定位,智慧排水手机客户端为现场工作人员准确获取任务信息及现场情况上报提供技术支撑;指挥决策人员可以在调度中心通过Web端把工作任务发送至工作现场,也能够及时得到现场的反馈,保障了指挥调度工作的顺畅进行。在一个大屏幕画面中,记者看到地点显示为金马河取水口,清楚地显示了原水浊度、PH值等技术参数,一旦这些参数出现异常,会时间反映在屏幕上,该系统可24小时动态监测全县居民饮用水质,确保市民饮用水安全。
(2)平板客户端
充分利用平板在屏幕尺寸和便捷性上的优势,整合在线监测数据展示、视频信息实时查看、自动化设备控制、任务下达及应急预案发布等指挥调度不可缺少的要素,智慧排水平板客户端为决策层领导提供了现场移动指挥调度的全新体验。
智慧水务的建设思路
智能决策与自动控制
将知识输入计算机系统,实现业务调度的智能化;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自动控制。
智能决策与自动控制
通过历史资料的深入挖掘和对未来情景的模拟,挖掘的决策方案,提高决策指挥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
主动服务
通过社交媒体、APP等手段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服务,构建服务型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