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仪馆文化特征:
实物形态。即人们根据一定的观念和一定的操作而创造出来的实物。透过这些实物,我们可以看到其文化特征。民1法通则第24条规定:被宣告死1亡的人重新出现或者确知他没有死1亡,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1法1院应撤销对他的死1亡宣告。殡葬文化就其实物形态而言,具有明显特征。在传统的土葬中所用的棺1材,民间称之为“寿器”。寿者,长久也。民间多将棺1材的内部和外
殡仪馆服务
殡仪馆文化特征:
实物形态。即人们根据一定的观念和一定的操作而创造出来的实物。透过这些实物,我们可以看到其文化特征。民1法通则第24条规定:被宣告死1亡的人重新出现或者确知他没有死1亡,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1法1院应撤销对他的死1亡宣告。殡葬文化就其实物形态而言,具有明显特征。在传统的土葬中所用的棺1材,民间称之为“寿器”。寿者,长久也。民间多将棺1材的内部和外部的两头漆成大红色,以示吉利。与此同进,还有寿衣、寿裤、寿鞋、覆面巾、红钱、杠、孝服、白纸花、黑臂纱等。墓地称“阴宅”,墓穴则称“千年屋”。古代人要求死后有一块墓地,否则被认为是“死无葬身之地”,并认为这将影响到来世轮轮回,因而此话也经常用作了人们之间的诅1咒。
殡仪馆的解释:
殡仪馆(拼音:bìn yí guǎn,外文名:funeral parlor),是设置于城镇中承包丧1葬事宜的机构。殡仪馆下设殡葬咨询室、殡葬业务接洽处和火葬场。每一滴泪水,成为一粒粒铁球似的冰雹,阻止魂1灵的去向,对日后能否投胎转世有着很大的影响。推行火葬,为火葬提供服务。在不具备火葬条件的地方,提倡土葬改革。殡仪馆为殡葬提供接运
尸1体、火化、骨灰寄存以及悼念活动会场等项服务。大中城市都已设置殡仪馆。在偏远地区则由民众邻里相互帮助解决殡葬问题。
殡葬文化的作用
殡葬文化是人类在自我意识觉醒过程中逐步建立并不断改造完善起来的。这一过程也是人类心理自我满足、自我需要的过程。根据人的传统伦1理观念,当亲人临终时,亲属要给他穿好衣服,带上渡河线、买路线,如同给出远门的亲人整理行装一样。这一过程正是人1类从对死1亡的无知、蒙胧到深刻,经历了对死1亡的恐惧、求生乃至永恒的一个追求过程,这一过程中的殡葬方式正是人类对死1亡认识的行为表现形式。反映在思想形式上就是灵1魂说、巫说、原始宗1教、科学思想形成的过程。总之,人类对死1亡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即死1亡是必然的,人类就渴望人生不死,或肉体死1亡而灵1魂不死。因此,死1亡文化的一个作用就是超越死1亡,建造永恒。对永恒的不同认识和追求就导致了人类不同的殡葬方式及对肉体处理不同的态度和方式。现代西方人认为死后把能用的器1官移植到别人身上就是生命的延续和永恒。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