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网喷浆锚喷施工工艺!
挂网喷浆锚喷施工工艺
1、设备进场安装调试,材料采购和送检。进场的水泥、砂石料、钢筋、钢筋网和外加剂的质量。施工时应做好现场原始记录,准确地记录下施工全过程。
2、施工准备:清理坡面,清除坡面浮石、浮根,使坡面尽可能平整.测量确定锚杆孔的位置,并在锚杆孔位作上标记,防止锚杆孔偏位。
3、搭设脚手架平台:岸坡超过2.5m高时,喷锚网施工就很
边坡喷锚支护
挂网喷浆锚喷施工工艺!
挂网喷浆锚喷施工工艺
1、设备进场安装调试,材料采购和送检。进场的水泥、砂石料、钢筋、钢筋网和外加剂的质量。施工时应做好现场原始记录,准确地记录下施工全过程。
2、施工准备:清理坡面,清除坡面浮石、浮根,使坡面尽可能平整.测量确定锚杆孔的位置,并在锚杆孔位作上标记,防止锚杆孔偏位。
3、搭设脚手架平台:岸坡超过2.5m高时,喷锚网施工就很困难,需要搭设脚手架和工作平台。脚手架用钢管搭设,脚手架上铺厚的楠竹跳板作施工平台,保证安全。
4、钻孔:钻孔符合设计要求后,用风管将孔内钻屑冲干净,以防钻屑影响安装锚杆和注浆质量及排水管安装。
5、注浆:钻孔完成后,将注浆管插入孔底,将配置好的水泥砂浆通过注浆泵将水泥砂浆注入锚杆孔,直到孔内溢出的水泥砂浆与注入的浆比重相同为止。要注意喷嘴到受喷面的距离、角度、喷嘴运动轨迹。
6、锚杆和排水孔安装:将符合设计要求的钢筋、排水管置于注浆孔内和排水孔内。
7、安装好锚杆和排水孔后,清理坡面,除去坡面杂物,为喷射砼作准备。
8、坡面喷射砼
挂网喷浆施工技术要求
挂网喷浆施工技术要求
1、
挂网喷浆时在清理、加固、润湿的岩面上喷射层混凝土,初喷混凝土厚度为60㎜,待混凝土具有一定强度后进行挂网,第二层挂网喷浆前,先用高压风、水清除其上的浮皮及松渣,并润湿表面,后一次喷至设计厚度120㎜。
2、为减少回弹,喷嘴到工作面的距离应保持在80~100㎝,喷射角度控制在900±50以内,喷头按螺旋形迹(直径300㎜左右)一圈一圈地移动,混凝土喷射完成后应保证喷射面平整,润湿光滑,无干斑或滑移现象,控制厚度的标志事先做好。
3、钢筋网编网前应清除钢筋污锈,为保证铺设钢筋网与坡面保持基本平行,在坡面上应设置一定数量出露岩面的短锚钉,与网筋连接。面层钢筋网上下层间的搭结位置应错开,搭结长度不小于20d,圆钢末端做成1800弯钩,钢筋网的交点用隔点式焊接或满扎,钢筋网与锚杆连接时,采用焊接固定。
4、喷混凝土终凝2小时后即开始喷水养护,14天内保持湿润状态并不得受水流直接冲刷。
5、喷射砼施工要求对受喷面上的松动岩块和强风化土进行清理,对一些凸凹较多的区域应注意局部修坡或采用短钢筋局部锚固,然后采用高压风、水清理并润湿表面,同时尽量保持壁面的粗造,以确保混凝土与岩石间有足够黏结力,对遇水易潮湿、泥化的岩层,则应用高压风清扫岩面;埋设控制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标志。
喷锚支护在边坡治理施工技术
喷锚支护在边坡治理施工技术
1、锚杆施工工艺。
根据不同的土质选取成孔的机具,对于黄土地区则应采用洛阳铲形锚杆孔穴,孔径大约为70-80mm。履带一般选取全液压的钻机,孔径范围大约为50-320mm,成孔机械体积较小,利于操作,且适合多种土层成孔。
2、拉杆安设。
拉杆在安设的时候必须注意其是否顺直,而且需按照设计的结构进行制造,当钻完之后应尽快安装拉杆,防止出现钻孔坍塌。若拉杆在使用之前发现已经出现锈斑,则需执行除锈操作,避免造成生锈拉杆与锚固体之间粘接。拉杆进行焊接的时候既可采用对焊也可采用帮条焊接,帮条焊接的长度应大于40倍锚杆直径。焊接时,应保证焊缝宽度≥16mm,焊高≥8mm。
3、喷混凝土区域坡面清理。
由于边坡位于主要交通道路一侧,位置醒目,在清坡时避免统一坡率刷坡,而是清理浮土、松散石块、突出石块、裂隙石块,以保持原坡面自然起伏的感觉,配合绿化带、绿化平台共同营造自然拙朴的美感。清坡时,选择行人车辆较少的时段,设置醒目标志,拉好安全围护,以免误伤路人。
喷锚支护常见事故的原因分析(上)
喷锚支护施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那出现问题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呢?今天芜湖华源降水工程有限公司为大家整理了以下几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地表水的破坏作用
对于地表水对边坡的自稳能力有强烈的破坏作用。我们有以下2点方案:
1、喷网对外起防水作用,若内侧有水源(下水道漏水、坡顶未良好封闭),也会阻碍水的排出,形成出水量小于进水量的状态,随着土体含水量的增加,抗剪强度会明显下降,坡顶未封闭时,雨水渗入使土体软化,蕞终引发边坡的失稳。
2、老粘土的裂隙易发育性使管道、箱涵的漏水常顺着土中的缝隙流出,强降雨使水压和流速猛增,缝隙被冲刷成滑移面,与渗水共同作用形成滑坡;如果渗水不充分,可能出现“上稳下垮”的破坏形式,只在边坡下部“撕”开口子。
二、较低的结构安全冗余度
设计依据不够充分的清况下,选用喷锚支护边坡失稳概率的增大,遇见复杂地质结构或对勘察资料存有疑问时,如果全部而不是局部地改用“加固”体系,这些事故就可能避免。此外,勘察资料主要服务于建筑物的基础设计,勘测点间距取20m即可满足规范要求,但“边坡局部垮塌”的长度可以不超过10m,存在着“粗”与“细”的不协调。如果失稳区紧挨着邻近建筑物已回填的基坑,失稳滑出的是杂填土 ,则不具有勘察资料提供的(老粘土)自立和锚固性能。由此可见,这种柔性支护结构确有对地质条件过于敏感的弱点,不能给予边坡较高的安全冗余度。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