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的大体解剖结构实验
胃
用腹腔解剖标本及胃的离体标本观察胃的位置、分部及形状。胃上端接食管腹段,下端接十二指肠、胃的大部分(约3/4)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约1/4)位于腹上区,胃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可随其充盈、空虚和体位的变更而发生改变。还可因年龄、性别和体型的不同而有差异。
胃的入口称贲门,出口称幽门。胃可分四部:近贲门的部分称贲门部;贲门部向左上方
消化系统解剖模型
消化系统的大体解剖结构实验
胃
用腹腔解剖标本及胃的离体标本观察胃的位置、分部及形状。胃上端接食管腹段,下端接十二指肠、胃的大部分(约3/4)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约1/4)位于腹上区,胃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可随其充盈、空虚和体位的变更而发生改变。还可因年龄、性别和体型的不同而有差异。
胃的入口称贲门,出口称幽门。胃可分四部:近贲门的部分称贲门部;贲门部向左上方膨出的部分称胃底;胃的中部称胃体;胃的下端与十二指肠连接的部分为幽门部。胃又分为前壁和后壁、上缘和下缘。上缘较短称胃小弯,下缘较长称胃大弯。
在人胃的剖开标本上,可见胃的粘膜表面有许多小沟交织成网状,将粘膜分成许多小区,为胃区。用放大镜观察可见每个胃区表面有很多胃小凹。胃的粘膜在胃小凹处形成几条纵皱襞,其他部分为不规则的皱襞。在幽门处由于幽门括约肌发达使粘膜呈环形的幽门瓣。
用腹腔解剖标本及各部的剖开标本观察的位置、分部及粘膜皱襞。为消化管的一段,全长5~7m,蟠曲于腹腔中部和下部。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空肠和回肠借系膜固定于腹后壁,具有较大的活动性。
1.十一指肠 其长度相当于本人的12个指幅,呈蹄铁形,包绕胰头,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上部起自平2胸椎和腰椎相交平面的幽门,走向右后方,急转成为降部;降部紧贴第2~3腰椎体的右侧,沿右内侧缘下降,降部左侧紧贴胰头;水平部向左横跨第3腰椎在第3腰椎左侧续于升部;升部向上至第2腰椎左侧向前下方急转移行为空肠。
十二指肠仅在幽门和近十二指肠与空肠连接处为腹膜所包被,其余部分均位于腹膜后方。观察剖开的十二指肠标本,可见粘膜形成许多环形皱襞,用放大镜观察还可见有密集的细小绒毛。降部的后内侧壁的粘膜上有一纵行皱襞,其下端形成圆形突起,为十二指肠大。十二指肠大顶部有一小孔,为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有时在十二指肠大上方还可见一个小,为副胰管的开口。
2.空肠和回肠 空肠和回肠为腹膜包被,借腹膜形成的系膜固定于腹后壁。肠管与系膜相连的缘为系膜缘。空肠和回肠之间没有明显界限,迂回盘曲成为若干回曲。空肠占全长的2/5、位于左腹外侧区和脐区,管壁较厚,管径较大,血管分布较丰富,在上颜色较红;回肠占的3/5,位于脐区和右腹区,管壁薄,管径较小,血管较少在颜色浅。
观察剖开的的空、回肠标本,可见粘膜表面形成许多环形皱襞,仔细观察可见到表面的绒毛。一般空肠的环行皱襞密而高,回肠的环行皱襞稀而低。将肠壁粘膜对着光观察还可透见有散在的孤立淋巴小结和呈长椭圆形的集合淋巴小结。集合淋巴小结在回肠下部较为多见。
肠yan模型构建
一般小鼠结直肠yan症模型构建采用化学诱导或放she等方法,化学诱导方法一般通过对小鼠饲喂一定量的葡聚糖硫酸钠(DSS)来诱使小鼠产生肠道yan症。DSS作用后会引起小鼠体重减轻、血性腹泻、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等症状,该模型常被用来研究微生物群对肠yan发生的影响。
实验方法
Step1:选取4-6周龄健康C57小鼠
Step2:配制2% DSS水溶液直接饲喂小鼠
Step3:诱导10-12天后处死小鼠、取肠道组织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