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现代显微镜放大倍数。
现在的光学显微镜,就是那种经典传统看细菌的望远镜,放大倍数只能达到1600~2000倍,不要说看原子,就是毒也无法看到。因为光学望远镜的分辨率只有200~300nm,一般病毒大小在几十到100nm之间;而原子尺寸在0.1nm,就更看不到了。
现代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在300万倍左右,是光学望远镜的约1500倍,分辨率约0.2nm,因此勉强
体视显微镜销售
现代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
现代显微镜放大倍数。
现在的光学显微镜,就是那种经典传统看细菌的望远镜,放大倍数只能达到1600~2000倍,不要说看原子,就是毒也无法看到。因为光学望远镜的分辨率只有200~300nm,一般病毒大小在几十到100nm之间;而原子尺寸在0.1nm,就更看不到了。
现代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在300万倍左右,是光学望远镜的约1500倍,分辨率约0.2nm,因此勉强可以看到原子大致的样子,但只是一个的较为模糊的图像,看得并不很清楚。原子放大了300万倍有多大呢?10^-10/3000000=0.0003m,就是0.3毫米,这个原子图像在人眼视界里还是看不见的,通过显示器放大,才能够看到原子的大致样子。

显微镜的历史:使越来越小的样本细节,能够在眼睛上形成1’以上
显微镜的历史,就是不断提高分辨率的历史:使越来越小的样本细节,能够在眼睛上形成1’以上的视角。科学家渐渐认识到,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与照明辐射的波长成正比。照明辐射的波长越短,显微镜的分辨率越高。可见光的波长为400纳米~760纳米。现代光学显微镜的有效放大倍数可以达到2000,能够分辨200纳米的物体,可以看到的细菌。多数病毒比细菌小得多,使用光学显微镜就无法观察了。

1978年,一种新型显微镜的灵感,在一次谈话中产生了
1978年,一种新型显微镜的灵感,在一次谈话中产生了。,IBM公司苏黎世实验室的科学家罗雷尔向德国研究生宾尼希介绍他们实验室的表面物理研究计划。31岁的宾尼希提出,可以用隧道效应来研究表面现象啊!罗雷尔对他的想法很有兴趣。于是,1978年底,罗雷尔就邀请宾尼希来到苏黎世,一起研制利用隧道效应的显微镜。宾尼希和罗雷尔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1981年研制出扫描隧道显微镜。它是显微技术的又一个革命性的进展,放大倍数达到数千万倍。这种新型显微镜的革命性表现在,它是借助隧道效应研究材料表面。因此,它不使用透镜,对样品无破坏性,而且可以获得三维图像。

场一离子显微镜的分辨率是什么意思
在上世纪30年代,还出现了一种借助电子来显示物体表面结构的显微镜,那就是场一发射显微镜。1937年,缪勒发明了场一发射显微镜,直接把发射体表面的图像投射到荧光屏上。因为是“直接投射”,这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大约等于荧光屏半径除以发射体半径,可以达到100万。场一发射显微镜和场一离子显微镜,是迄今得力的显微镜之一。场一发射显微镜的分辨率可以达到2纳米。场一离子显微镜的分辨率更高,可以达到0.2纳米。0.2纳米的分辨率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荧光屏上能够显示出样品(针尖)表面上的单个原子。在场一离子显微镜中,样品要承受强大的电场力作用。因此,场一离子显微镜仅用于研究金属材料,无法进行生物分子的研究。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