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锚支护施工一般要求有哪些?
喷锚支护在施工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下面芜湖华源降水工程有限公司就为大家讲解一下:
1、喷射混凝土施工前,应根据围岩裂隙及渗漏水的情况,预先采用引排或注浆堵水。
采用引抖》措施时,应采用耐侵蚀、耐久性好的塑料丝盲沟或弹塑性软式导水管等导水材料。
2、 锚喷支护用作工程内衬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用于防水等级为三级的工
基坑喷锚支护费用
喷锚支护施工一般要求有哪些?
喷锚支护在施工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下面芜湖华源降水工程有限公司就为大家讲解一下:
1、喷射混凝土施工前,应根据围岩裂隙及渗漏水的情况,预先采用引排或注浆堵水。
采用引抖》措施时,应采用耐侵蚀、耐久性好的塑料丝盲沟或弹塑性软式导水管等导水材料。
2、 锚喷支护用作工程内衬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用于防水等级为三级的工程;
2 )喷射棍凝土宜掺人速凝剂、膨涨剂或复合型外加剂、钢纤 维与合成纤维等材料,其品种及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3 )喷射混凝土的厚度应大于80mm,对地下工程变截面及轴线转折点的阳角部位,应增加50mm以上厚度的喷射混凝土;
4) 喷射混凝土设置预埋件时,应采取防水处理;
5) 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3、 锚喷支护作为复合式衬砌的一部分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用于防水等级为一、二级工程的初期支护;
2) 锚喷支护的施工应符合本规范第2条第2—5款的规定。
4、 锚喷支护、塑料防水板、防水混凝土内衬的复合式衬砌,应根据工程情况选用,也可将锚喷支护和离壁式衬砌、衬套结合使用。
以上就是我司为大家分享的一下干货,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喷锚支护的排水要求
喷锚支护的施工工序
分层开挖土方→修整坡面→测定锚杆位置→锚杆钻机就位→锚杆打入设计深度→铺设钢筋网片→钢筋与锚杆焊接→喷射混凝土→锚杆体进行压力灌浆→挖土至下一层锚杆施工深度→重复以上工序直到设计深度。
1、施工面复核工程坐标、水准基点、场地biao高,并报验。基坑开挖的原则应侧壁土方四周先开挖再退中间的土方,基坑侧壁土方必须分层分段均衡开挖,严格做到开挖一层支护一层,上层末支护完, 不得开挖下一层, 每层开挖深度为土钉以下0.5m,支护系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方可开挖下一层,开挖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同时不得在大雨天开挖,施工每层开挖深度不超过1.5m,每段开挖长度不大于15m,素填土层开挖长度不大于15m,淤泥每层开挖深度不超过1.3m,每段开挖长度不大于6m,且应间隔开挖.开挖后应及时对壁面进行修整.
2、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做好坑内滞水及大气降水的疏导工作,确保坑内不积水;土方开挖顺序入速度应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
3、开挖过程中应做好载水,排水工作,基坑周围地面设载水沟,坡脚设临时小排水沟,基坑底四角及各边按20—40m间距挖一直径Ф800,深500的集水井,用潜水泵抽取集水坑中地下水排入坡顶载水沟,以沉淀后,排入市政管线。
4、应做好排水工作,在坡脚应做好排水措施,必要时在基坑坡面设排水管(可用竹筒).以减少侧向水压力.
基坑喷锚支护的操作工艺流程:
1、定位放线 :根据施工场地内设立的测量控制点和水准点,进行施工放样。桩位平面偏差不大于10厘米。
2、导沟开挖:为使钻机搅拌土层顺利进行,保证墙体垂直度,同时由于土层中注入大量水泥浆液有土体隆起,故沿挤ya轴线开挖宽2.0米深2.0米的导沟。导沟开挖前,应对地下障碍物进行触探,一旦发现,及时进行处理。
3、搅拌桩机就位:为确保H型钢按设计要求位置顺利插入水泥土墙体中,在导沟两侧设置导向H型钢,在H型钢上标出桩位及插入型钢的位置。用卷扬机和人力移动搅拌桩机到达作业位置,并调整桩架垂直度达到1%以上。
4、搅拌下沉:启动电动机,放松卷扬机使搅拌头自上而下切土拌和下沉,如果下沉速度太慢,可从输浆系统补给清水以利钻进,直到钻头下沉钻进至桩底标高。
5、注浆、搅拌、提升 :开动灰浆泵,待纯水泥浆到达搅拌头后,按要求的速度提升搅拌头,边注浆、边搅拌、边提升,使水泥浆和原地基土充分拌和,一直提升到桩顶设计标高后再关闭灰浆泵。
6、重复搅拌下沉 :再次将搅拌机边搅拌边下沉至桩底设计标高。
7、重复搅拌提升 :边搅拌边提升(不注浆)至自然地面,关闭搅拌机。
以上就是华源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行业小知识分享,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的行业知识,可以关注我们华源,给您带来更多的惊喜。
锚喷支护用作工程内衬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用于防水等级为三级的工程;
2 喷射棍凝土宜掺人速凝剂、膨涨剂或复合型外加剂、钢纤 维与合成纤维等材料,其品种及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3 喷射混凝土的厚度应大于80mm,对地下工程变截面及轴线转折点的阳角部位,应增加50mm以上厚度的喷射混凝土;
4 喷射混凝土设置预埋件时,应采取防水处理;
5 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