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选高质量羽绒服的小窍门:一看二摸三按四拍五闻。
01 看
看商标的信息是否,含绒量、充绒量和绒毛品种。蓬松度的信息可以问导购。
02 摸
通过内层摸羽绒,梗较多的(有点刺刺的)说明羽毛含量高,无明显扎手的感觉说明含绒量高。
03 按
充绒量相同的羽绒服,体积越大蓬松度越高,也越好。购买时按压一下,回弹越快的羽绒服说明蓬松度越高。
男款冬季羽绒服
挑选高质量羽绒服的小窍门:一看二摸三按四拍五闻。
01 看
看商标的信息是否,含绒量、充绒量和绒毛品种。蓬松度的信息可以问导购。
02 摸
通过内层摸羽绒,梗较多的(有点刺刺的)说明羽毛含量高,无明显扎手的感觉说明含绒量高。
03 按
充绒量相同的羽绒服,体积越大蓬松度越高,也越好。购买时按压一下,回弹越快的羽绒服说明蓬松度越高。
04 拍
用力拍打,看看是否有粉尘或者绒毛漂浮,以此来判断质量。拍出粉尘有可能是因为商家以次充好,将粉碎毛和粉尘毛掺杂进了羽绒中。拍出绒毛说明衣物面料的太大,容易跑绒,羽绒服会越来越薄。
05 闻
禽类羽绒羽毛会有味道,处理工艺不合格就会有一股异味。
对于羽绒服来说,保暖的功能主要就是通过羽绒蓬松起来的厚度来积蓄空气。由于羽绒是星朵状结构,而且每一根绒丝都是由许多鳞片叠加而成,每个鳞片又都是中空的,在这些微小的孔隙中,饱含着大量的静止空气。并且羽绒服面料又能够隔绝空气流动,能更有效地减少体表的高温空气和外界空气之间进行对流交换。
所以羽绒服的保暖能力,主要就体现在羽绒蓬松后能积蓄多少厚度的空气以及外层对冷空气的隔绝能力。
羽绒服的诞生就是出于原始和本能的人类生存需求。
比较被广泛接受的一种说法是,1936年,美国人Eddie Bauer发明了件名为“Skyliner”的羽绒服。
令他萌明羽绒服念头的,却是一段颇为惊险的经历,他在1935年冬季中旬与朋友进行外出之旅时,险些因为体温过低而丧生。
劫后余生,他决定发明一件极度保暖的衣物。他将羽绒包裹在绗缝之间,并于1940年申请了专利,也就是我们现在也常常穿着的“面包块”。
因其的保暖性,受到了当时美军士兵的喜爱,也奠定了羽绒服实用主义至上的基调。
了轻便,一些羽绒服会采用薄而轻的外层材料,但是这样的材质往往容易被钩住和刮坏。选择外层稍厚一些的羽绒服,虽然增加了一些重量,但使用寿命也更长久。
内搭多叠几个层次是有效在视觉上减轻羽绒服臃肿感的方法,可以尝试的方法包括在高领衫外叠穿一件衬衫,或是羽绒服里叠穿个西装、大衣。
但是内搭比外套还长的穿法颇具挑战性——除非你非常善于造型,不然难免会有些古怪的感觉。

上衣羽绒服,下装紧身裤,会因上下比例对比过大而显得诡异,因此直筒裤往往是更好的选择,在视觉上缓和了羽绒服膨胀的轮廓,又强调了个人比例——但是注意不要买太阔腿的款式,不然整个人的轮廓都会大上一圈。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