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视频展播,请点击播放视频作者:广东幸福家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父母再忙也要想法陪孩子
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吃饭,在一起说话,交流和学习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西方心理学有个很有意思的研究发现,孩子的词汇量和父母在家庭交流,尤其是和在餐桌上交流的词汇直接相关。
父母在谈论政治,孩子可能今后会对政治感兴趣;父母在抱怨,孩子可能就有了抱怨的情绪。很多父母以为跟孩子多说话没有什么意义,实际上
农村家庭教育问题
企业视频展播,请点击播放
视频作者:广东幸福家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父母再忙也要想法陪孩子
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吃饭,在一起说话,交流和学习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西方心理学有个很有意思的研究发现,孩子的词汇量和父母在家庭交流,尤其是和在餐桌上交流的词汇直接相关。
父母在谈论政治,孩子可能今后会对政治感兴趣;父母在抱怨,孩子可能就有了抱怨的情绪。很多父母以为跟孩子多说话没有什么意义,实际上父母说的东西,即使孩子今天不懂,也会成为他大脑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重要的是,陪伴和共同生活会决定整个家庭是否拥有共同的命运。新教育改革提出一个主张: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基调就是陪伴。
一个父亲是当地很的企业家,很忙,不是请人家吃饭,就是人家请他吃饭,跟自己的女儿没有很多接触。孩子上了小学后,因为参加新教育实验,新教育实验的老师会定期给孩子父母亲写信,每周一封信。其中一项就是要求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不仅是母亲读,父亲也要读。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教孩子一些家务活,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
这个父亲5年里和孩子一起读了184本书。他说一开始没感觉,读了一个月之后,发现阅读比喝酒有意思得多,就开始主动拒绝应酬,跟孩子一起读书。他说:“这5年里,孩子上了小学,我上了大学。”后来他跟孩子在一起无话不谈,而媒介就是书。
父母再忙也应该想办法陪孩子,哪怕时间很紧张,哪怕做做样子。回到家,很多父母打游戏,看电视,这很正常,但是要想让孩子走得更好一些,就必须克制自己的行为。
多表扬孩子
无论处于哪个时期的孩子,肯定都是喜欢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表扬的。家长平时可以在孩子做正确了一些事情之后给予口头表扬,也可以在孩子犯错了之后对其进行纠正,比如垃圾随便丢弃没有扔进垃圾桶,可以给孩子进行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告诉他垃圾不能随意丢弃,让他按照正确的方法再来一遍,这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进行话语表扬,比如谁说“你真棒”、“好样的”、“宝宝真聪明”等方式来加强这个正确方法,让孩子得到一个信号:我做对事情可以得到表扬。这样就可以加强孩子对于什么是正确事情的认知。如果孩子在叫嚷,父母要注意简化自己的用语,而且平静地和孩子说话。
不溺爱孩子
出于4+2+1的家庭模式,大多数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就导致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了,对孩子有求必应,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势必会动手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难以适应家以外的世界。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