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吊理论能较好地解释坚硬岩层中锚杆的支护作用。但对于跨度较大的软岩隧道中,普氏拱高往往超过锚杆长度,悬吊作用难以解释锚杆支护获得成功的原因。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即使隧道上部没有稳固的岩层,锚杆也能发挥其作用,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悬吊理论在应用中的局限性。为了解决悬吊理论局限性,1952年德国Jacobio等在层状地层中提出了组合梁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没有稳固岩层提供悬吊支点的簿层状岩层
矿用填充袋价格
悬吊理论能较好地解释坚硬岩层中锚杆的支护作用。但对于跨度较大的软岩隧道中,普氏拱高往往超过锚杆长度,悬吊作用难以解释锚杆支护获得成功的原因。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即使隧道上部没有稳固的岩层,锚杆也能发挥其作用,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悬吊理论在应用中的局限性。
为了解决悬吊理论局限性,1952年德国Jacobio等在层状地层中提出了组合梁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没有稳固岩层提供悬吊支点的簿层状岩层中,可利用锚杆的拉力将层状地层组合起来形成组合梁结构进行支护,这就是所谓的锚杆组合梁作用。 次数用完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
预应力钢棒
有些矿区采用预应力钢棒制作锚杆,杆体抗拉强度达到1270MPa,采用锚具锁紧,张拉方式施加预应力,锚杆预应力可达100kN以上,支护效果良好.
锚索部分
锚索与锚杆相比,锚索具有锚固深度大、承载能力高、可施加较大预应力等优点.
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煤矿就引进了锚索支护技术.早期锚索主要是锚索束,采用2~7根钢绞线,长度为10~30m,钻孔直径为50~110mm,水泥注浆锚固.这类锚索主要用于井筒、马头门、硐室及大巷等煤矿重点工程.为了使锚索能在煤巷中使用,1996年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发出小孔径树脂锚固预应力锚索,采用单根钢绞线,钻孔直径与锚杆钻孔相同,采用索体搅拌树脂药卷锚固,大幅提高了锚索安装速度,而且实现了锚索主动、承载.小孔径树脂锚固预应力锚索已在各类煤巷中得到推广应用,显著扩大了锚杆支护应用范围. 次数用完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
锚杆支护作为岩土工程加固的一种重要形式,由于其具有安全、低成本等优点,在国际岩土工程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1872年,英国北威尔士的煤矿加固工程中首采用钢筋加固页岩之后,1905年美国矿山中也出现了类似的加固工程。到了20世纪40年代,锚杆支护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在国外得到了迅猛发展。锚杆是一种埋设于围岩中的受拉构件,它是用金属或其它高抗拉材料制作的杆状构件。它通过一些机械装置或粘结材料与围岩结合在一起。锚杆支护作为一种隧道支护手段,在技术、经济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优越性,而且能够适应不同地质条件的性质,基于这些优点锚杆在地下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地下工程中所使用的锚杆一般由锚固体(或称内锚头)、锚杆及垫板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次数用完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
首先,我国煤矿开采深度逐 年 增 加, 大 开 采 深 度 已 达 到 1500m.深部巷道地应力高、采动影响强烈,围岩大变形、持续流变,冲击地压、煤与斯突出等动力现象频发;
第二,我国松软破碎岩层矿区分布很广,一方面,有些矿区岩层强度低、结构松散、胶结性差,遇水软化、膨胀,风化严重;另一方面,一些矿区断层、褶曲、陷落柱等地质构造多,围岩层理、节理、裂隙发育,围岩完整性、稳定性差.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