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的分类方法很多,从使用、制造和监检的角度分类,有以下几种。
(1)按承受压力的等级分为:低压容器、中压容器、高压容器和超高压容器。
(2)按盛装介质分为:非、无毒;或有毒。
(3)按工艺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分为:
①反应容器:用于完成介质的物理、化学反应的容器。
②换热容器:用于完成介质的热量交换的容器。
压力容器定做
压力容器的分类方法很多,从使用、制造和监检的角度分类,有以下几种。
(1)按承受压力的等级分为:低压容器、中压容器、高压容器和超高压容器。
(2)按盛装介质分为:非、无毒;或有毒。
(3)按工艺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分为:
①反应容器:用于完成介质的物理、化学反应的容器。
②换热容器:用于完成介质的热量交换的容器。
③分离容器:用于完成介质的质量交换、气体净化、固、液、气分离的容器。
④贮运容器:用于盛装液体或气体物料、贮运介质或对压力起平衡缓冲作用的容器。
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p)划分为低压、中压、高压和超高压四个压力等级:
(1)低压(代号L) 0.1MPa≤p<1.6MPa
(2)中压(代号M) 1.6MPa≤p<10.0MPa
(3)高压(代号H) 10.0MPa≤p<100.0MPa
(4)超高压(代号U) p≥100.0MPa。

压力容器设计的单位必须持有质量技术部门颁发的相应类别的证书, 而且对设计人员的资质要求也比较高,压力容器产业的发展遍及生活方方面面,它是在多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综合开发的基础上发展的工业产品 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必须持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压力容器制造 许可证”,并应建立健全的体系。使用后需要但无法进行内部检验的压力容器,其A、B类焊接接头应进行无损检测(RT/UT/TOFD)。但我国已取证的压力容器制造企 业的人均GDP值附加值都还很低,技术装备、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也 都很落后压力容器产业也应尽快提高自己对市场的响应能力,开发节能 节材、绿色制造的成形与改性技术,实现产品和工艺研究自动化、生产过 程与设备固步自封的旧产业机制终将因无法获取技术经济效益而被时代淘汰。
压力容器的材料对韧性、塑性、延性有着特殊要求,因此对钢材来说, 其碳含量应不大于0.25%,其硫、磷含量应分别不大于0.020%和0.030%,对 屈强比也有一定限制。低合金钢含有少量合金元素(如Mn、V、Mo、Nb等 )的低碳结构钢,它不仅价廉、强度也比同等低碳钢高得多,而且具有良好 的焊接性能和一定的耐蚀性能。1、氧在焊缝中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对焊缝的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我国开发的这类钢种较多,在国际市场上也颇有优势,今后还将继续冶炼出新品种,特别是能防止低温脆断的耐低温低合金钢,以供用户选用。
压力容器产业是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一个缩影,它的成长标致着成为世界 工厂的一个步伐,我们应该不断的去进步,使我国的压力容品设计踏入国际市场。

压力容器焊接变形与控制对策 金属焊接的环境通常温度较高,母材在高温环境中很容易产生形变现象,从而导致压力容器产生变形问题,影响到压力容器的正常使用。在高温环境下,母材的物理与化学性能都产生了极大的改变,比如受力性能与耐腐蚀性,这些变化会直接导致压力容器的性能产生变化,达不到设计要求与标准,焊接工艺与环境会直接影响制造出的压力容器的质量与安全性能,是生产压力容器的成本控制关键,决定着压力容器的生产效率。为了控制压力容器焊接变形,我们需要慎重选择其焊接工艺,根据压力容器的焊接顺序与技术参数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与方法,严格按照焊接要求的环境对母材进行相关的处理。基于压力容器的制造过程中仍可能出现不可控的焊接变形问题,必须提前对不同焊接情况进行变形分析,预先制定不同类型的控制措施。(3)当达到操作压力后,打开输送空气阀门和卸料阀,物料开始输送。如果压力容器体积较大,必须首先对压力容器进行焊接组装,保证整体与各部分受力均匀,遵循对称焊接的规则,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焊接操作。如果压力容器的焊接是多组情况,必须在焊接过程中根据母材的不同预留合适的收缩量,防止焊接完毕的组件出现收缩问题,从而导致主体发生变形。另外,在压力容器焊接的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抑制形变,利用以往的焊接经验,在容易发生变形的位置进行方向的处理,科学地抵消后续的焊接变形,将压力容器焊接变形机率控制在较低的范围内。
3 术语和符号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超设计使用年限压力容器
超设计使用年限压力容器是指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或使用超过20年的压力容器。
4 通用要求
4.1 检验原则
以基于风险的检验为理念,根据不同工况,参照GB/T 30579-2014对压力容器损伤模式进行识别,重点识别与时间相关的损伤模式,开展风险评估,有针对性的开展超设计使用年限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防止检验过度或检验不足等情况的发生。
对于无法进行定期检验的超设计使用年限压力容器,建议停用;对于不能按期进行定期检验的超设计使用年限压力容器,应参照TSG 21 第8.1.7.3款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