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sponge city)一词并非创造和独有,十余年前甚至更早的时间,国际上已经有“海绵城市”的相关提法。Van Rooijen等2005年从印度水和污水利用以及水的平衡角度,较早采用海绵城市的提法;澳大利亚的Alexander于2007年也曾采用了海绵城市的提法,但讨论的对象针对城市人口变化、迁移规律等,并非针对城市水系统;(5)生物滞留设施宜分散布置且规
海绵城市材料建设公司
海绵城市(sponge city)一词并非创造和独有,十余年前甚至更早的时间,国际上已经有“海绵城市”的相关提法。Van Rooijen等2005年从印度水和污水利用以及水的平衡角度,较早采用海绵城市的提法;澳大利亚的Alexander于2007年也曾采用了海绵城市的提法,但讨论的对象针对城市人口变化、迁移规律等,并非针对城市水系统;(5)生物滞留设施宜分散布置且规模不宜过大,生物滞留设施面积与汇水面面积之比一般为5%-10%。Pickett 等于2013年编著的《城市设计和生态的弹性:可持续未来城市的理论与实践(Resilience inEcology and Urban Design:LinkingTheory andPractice for Sustainable Cities, Future City)》一书中用一个章节论述海绵城市(sponge city)(美国I. F.Bunster-Ossa 为本章执笔人)。文中虽未明确给出海绵城市的定义,但论述了美国BMP 和LID 等城市雨洪管理方面的工作,从维护城市弹性的角度,提出了城市海绵的构想。
国内也有不多的直接关于“海绵城市”或“海绵功能”的论述,如董淑秋等结合雨水利用规划阐述了“生态海绵城市冶的概念;国内也有不多的直接关于“海绵城市”或“海绵功能”的论述,如董淑秋等结合雨水利用规划阐述了“生态海绵城市冶的概念。莫琳等在“构建城市绿色海绵——生态雨洪调蓄系统规划研究”一文中明确提出“以绿地和水系为主体,构建城市绿色海绵”。我国台湾地区Chung-Ming Liu 等学者、大陆地区刘波等也在不同场合以不同形式提及“绿色海绵”、“海绵体”等海绵城市的相关理念。
云南海绵城市工程,海绵城市建设,就找昆明欧特装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我公司有的技术团队和完善的服务,欢迎新老客户来电咨询!
“海绵城市”内涵理解:本人对“海绵城市”建设内涵与理念的理解,“海绵城市”应该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重点解决城市涝灾与城市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实现地表水资源、污水资源、生态用水、自然降水、地下水等统筹管理、保护与利用,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缓解热岛效应,确保社会水循环能够与自然水循环相互贯通。“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质属于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整治的范畴。由于前期理念不,很多城市建设与规划没有一步到位,如先期开展的生态城市建设、城市内河治理、街区改造、道路建设等。第六,在城市规划和建设各个方面全方面贯彻海绵城市的原理,把海绵城市的理念从建筑、小区、城市规划层层进行渗透。
海绵城市规范要点
生物滞留设施
(1)对于污染严重的汇水区应选用植草沟、植被缓冲带或沉淀池等对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去除大颗粒的污染物并减缓流速;应采取弃流、排盐等措施防止融雪剂或石油类等高浓度污染物侵害植物。
(2)屋面径流雨水可由雨落管接入生物滞留设施,道路径流雨水可通过路缘石豁口进入,路缘石豁口尺寸和数量应根据道路纵坡等经计算确定。
(3)生物滞留设施应用于道路绿化带时,若道路纵坡大于1%,应设置挡水堰/台坎,以减缓流速并增加雨水渗透量;设施靠近路基部分应进行防渗处理,防止对道路路基稳定性造成影响。
(4)生物滞留设施内应设置溢流设施,可采用溢流竖管、盖篦溢流井或雨水口等,溢流设施顶一般应汇水面100 mm。
(5)生物滞留设施宜分散布置且规模不宜过大,生物滞留设施面积与汇水面面积之比一般为5%-10%。
(6)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结构层外侧及底部应设置透水土工布,防止周围原土侵入。如经评估认为下渗会对周围建(构)筑物造成塌陷风险,或者拟将底部出水进行集蓄回用时,可在生物滞留设施底部和周边设置防渗膜。
(7)生物滞留设施的蓄水层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来确定,一般为200-300 mm,并应设100 mm的超高;换土层介质类型及深度应满足出水水质要求,还应符合植物种植及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要求;为防止换土层介质流失,换土层底部一般设置透水土工布隔离层,也可采用厚度不小于100 mm的砂层(细砂和粗砂)代替;砾石层起到排水作用,厚度一般为250-300 mm,可在其底部埋置管径为100-150 mm的穿孔排水管,砾石应洗净且粒径不小于穿孔管的开孔孔径;(4)溢流出水口包括溢流竖管和溢洪道,排水能力应根据下游雨水管渠或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的排水能力确定。为提高生物滞留设施的调蓄作用,在穿孔管底部可增设一定厚度的砾石调蓄层。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