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头大发展1886年,Zeiss(蔡司)打破一般可见光理显微镜镜头大发展
1886年,Zeiss(蔡司)打破一般可见光理论上的极限,其发明的阿比式及其他一系列的镜头为显微学开启了新的天地。
我们熟知的蔡司镜头便始于之后的1890年,作为150年传统的镜头企业,在医学系列、双眼镜、相机镜头、扩大镜、眼镜、天象仪等光学设备领域里声名远播。
架干涉显微镜
1930年,Lebe
天津热台偏光显微镜报价
显微镜头大发展1886年,Zeiss(蔡司)打破一般可见光理
显微镜镜头大发展
1886年,Zeiss(蔡司)打破一般可见光理论上的极限,其发明的阿比式及其他一系列的镜头为显微学开启了新的天地。
我们熟知的蔡司镜头便始于之后的1890年,作为150年传统的镜头企业,在医学系列、双眼镜、相机镜头、扩大镜、眼镜、天象仪等光学设备领域里声名远播。
架干涉显微镜
1930年,Lebedeff(莱比戴卫)研制了架干涉显微镜。Zernicke(卓尼柯)在1932年发明出相位差显微镜,两人将传统光学显微镜延伸发展出相位差观察法。这一观察方法使生物学家得以观察染色上的种种细节。

电子显微镜(scanningprobemicroscope)
现今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探针显微镜(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SPM)具有极高的分辨率,可以“看到”单个原子和化学键,这一尺度范围大概为0.5埃(1埃 为0.1纳米,等于10-10米)。以这种分辨率来观察材料,如石墨烯、催化剂和氧化物等,能够揭示这些材料的结构,以及晶体缺陷对材料性质的影响。

超越原子级的分辨率,对理解重要的几类材料非常关键
超越原子级的分辨率,对理解重要的几类材料非常关键,比如超导体、磁体和催化剂等。理论上来说,原子应均匀地整齐排列,但原子的实际位置常常会有小的偏差,这使得材料可以存储电荷、信息和能量,比如用作计算机存储芯片的铁电氧化物(ferroelectric oxide)和用作固态燃料电池的电催化氧化物(electrocatalytic oxide)。纳米金属(nanophase metal)、陶瓷、合金、太阳能电池、蓄电池和不同类型的玻璃,这些材料的原子排列非常复杂,现有技术还无法进行观测。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