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管廊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1. 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宜分为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系统、预警与报警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统一管理信息平台等。
2. 监控与报警系统的组成及其系统架构、系统配置应根据综合管廊建设规模、纳入管线的种类、综合管廊运营维护管理模式等确定。
3. 监控、报警和联动反馈信号应送至监控中心。
4. 综合管廊应设置环境与设备监
综合管廊线路
城市综合管廊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1. 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宜分为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系统、预警与报警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统一管理信息平台等。
2. 监控与报警系统的组成及其系统架构、系统配置应根据综合管廊建设规模、纳入管线的种类、综合管廊运营维护管理模式等确定。
3. 监控、报警和联动反馈信号应送至监控中心。
4. 综合管廊应设置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应能对综合管廊内环境参数进行监测与报警。环境参数检测内容应符合表7.5.4的规定,含有两类及以上管线的舱室,应按较高要求的管线设置。气体报警设定值应符合现行标准《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的有关规定。
二.应对通风设备、排水泵、电气设备等进行状态监测和控制;设备控制方式宜采用就地手动、就地自动和远程控制。
三.应设置与管廊内各类管线配套检测设备、控制执行机构联通的信号传输接口;当管线采用自成体系的监控系统时,应通过标准通信接口接入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统一管理平台。
综合管廊监控和报警集成化监控
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是一个深度集成的自动化平台,它集成了设备和环境监控、视频监控、安防、火灾报警、语音通讯、电力监控、智能机器人巡检与信息化管理平台等子系统。
综合管廊监控系统分为三层六系统。三层包括管理层、网络传输层与现场采集控制层三部分组成。管理层是整个监控系统的核心,它联系、协调、控制和管理各子系统的工作。实现大数据分析:基于对大数据的分析,进行合理预测,真正实现“智慧管廊”。传输层包括名道口与监控中心之间网络通过光纤传送,实现视频数据、音频数据、TCP/IP控制数据和RS-485数据的通信。现场检测控制层主要由接入层交换机、网络摄像头、现场区域控制器PLC等组成。
管廊监控系统:光纤电话控制台的主要功能
1、能够接受管辖区段光纤电话分机发出的呼叫。主呼光纤电话识别可显示在SIP调度软件上。
2、菜单显示内容主要包括有:光纤电话分机与位置;信号发送时间;事故类型;帮助内容;服务项目信息;操作员可用键盘或鼠标器输入信息。
3、光纤电话控制台可以自动录音功能,录音采用数字录音、分事件存储在硬盘上,录音时有剩余存贮时间提示,回放通过键盘操作完成。
4.值班员可在中心呼叫任意一部综合管廊内的光纤电话分机,呼叫操作只需要用鼠标双击桌面上的图标即可进行,在值班员摘机后自动建立起双工通话。
5、能进行系统的人工和自动测试,并可自动显示系统测试结果。
6、能储存和显示同时发生的呼叫。
综合管廊监控系统设计原则
根据用户现状和需求分析,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平台依据以下原则设计:
(1)可靠性
系统应确保管廊数据获取、融合、传输等过程的可靠性。其中,感知数据是管廊各项应用的基础和判别依据,可靠的数据获取、融合和传输是保证管廊功能正常运行的基础。
(2)可扩展性
系统应能够动态调节,为不同网络应用提供可扩展性,包括网络拓扑结构可扩展、服务内容可扩展等。
网络的灵活拓展为满足不同时期开发的管廊之线的接入,留有设计空间和标准化的接口方式;服务内容可扩展为满足服务方不同需求,为后期可能接入的远程抄表、路灯智能管理等系统留有开放性的网络接口。
(3)开放性和易维护性
系统的软、硬件采用模块化、组态化设计,可以方便地进行容量的扩充和功能的维护升级。同时,系统建设基于Web、C/S结构,软件设置开放性网络接口,可实现将监测信息上传至监控中心和各级主管部门、单位。
(4)安全性
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安全标准要特别保护用户的信息隐私,为各、单位提供不同安全级别的网络应用。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