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们要不断强调,痛苦超出个体应对痛苦的资源时,自杀就会发生。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资源这部分,需要不断地评估。评估他的资源,还要去理解他的痛苦因何而来。可以参考武汉地区的同仁对于普通的社会民众、被隔离的疑似人员、被隔离治1疗中的患者、的医生护士、参与危机干预的管理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等不同人群做的比较系统的调查,做到心里有数。那个痛苦一定是一个主观的感受,每个人对诱发事件
心理危机干预考证培训
所以我们要不断强调,痛苦超出个体应对痛苦的资源时,自杀就会发生。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资源这部分,需要不断地评估。评估他的资源,还要去理解他的痛苦因何而来。可以参考武汉地区的同仁对于普通的社会民众、被隔离的疑似人员、被隔离治1疗中的患者、的医生护士、参与危机干预的管理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等不同人群做的比较系统的调查,做到心里有数。那个痛苦一定是一个主观的感受,每个人对诱发事件引起的感受是不同的,对你来说不算痛苦的事情,对他来说可能就是很大的痛苦,就像有些人失恋之后可以很快调整过来,有的人却痛不欲生,所以当事人那个主观的感受一定要被看到、被理解。
评估风险程度
核对“自杀意念”,在核对完以上内容后,我们会形成一个初步的风险水平判断,例如:他很痛苦,又很绝望,他曾经采取的策略已经无法帮助到他,他所处的环境里面还充满着大量的压力性因素。这样我们对求助者的风险水平就有了一个更加具体、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直接对求助者的风险水平进行核对,了解求助者是否想过要自杀,即是否存在“自杀意念”。不过要注意,一般人都不喜欢那种居高临下的帮助,有时候过了头的热情和帮助,反而让当事人觉得自己很无能。
核对“自杀决定”
下面要继续了解“自杀意念”出现的频率及强度,如:这些想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近几周或几天里面情况如何?出现的次数多吗?它是一种短期的、不稳定的,还是长期的反复出现的?在接线过程中,不要去探寻“求助者的成长历程是怎么样的”、“求助者的内在发生了什么”等过于内在的部分。当求助者说,“这些念头经常冒出来”,咨询师就要进一步核对:当这些自杀的想法出现的时候,你是不是产生过决定去自杀的念头,“我真的要放弃我自己”?——这叫“自杀决定”。那么一步一步往下推,如果求助者说没有,虽然总是这么想,但从来没想过真的要去放弃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真的去这么做,这样就是有自杀意念,但还没有自杀决定。
亲人去世的悲伤反应(居丧反应):急性反应:在听噩耗后陷于极度痛苦。干预原则为让居丧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给予支持性心理。引起危机的常见原因:急性残废或急性严重的疾病;当应激反应的强度或持续时间超过一定限度,对个体的社会功能和/或人际交往产生影响时,构成应激障碍。恋爱关系破碎;突然失去亲人(如父母、配偶或子女)或朋友,如亲人或朋友突然去世。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鼓励自信,不要让当事者产生依赖心。把心理危机作为心理问题处理,而不要作为疾病进行处理。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