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方法/四氯乙烯
可联产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分下列二法。
1、直接氯化:乙烯和氯在含FeCl3催化剂的1,2-烷溶液中,于280-450℃进行反应,生成1,2-烷,再进一步氯化成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经蒸馏后,分别用NH3中和、洗涤、干燥,即得成品。
2、氧氯化法:以乙烯和氯加成生成1,2-烷,1,2-烷与氯、氧在以CuCl2和KCl为催化剂以及4
四氯乙烯
制备方法/四氯乙烯
可联产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分下列二法。
1、直接氯化:乙烯和氯在含FeCl3催化剂的1,2-烷溶液中,于280-450℃进行反应,生成1,2-烷,再进一步氯化成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经蒸馏后,分别用NH3中和、洗涤、干燥,即得成品。
2、氧氯化法:以乙烯和氯加成生成1,2-烷,1,2-烷与氯、氧在以CuCl2和KCl为催化剂以及425℃、138-207kPa条件下进行氧氯化反应,产物经冷却、水洗、干燥后蒸馏,得高纯度产品。
烃类氧化法
将含、烷、丙烷等的烃类混合物于50-500℃氯化热解,得氯代烃类的混合物,精馏后分离成各种产品。
炔法
炔和氯加热氯化生成1,1,2,2-四氯烷,用碱脱去得三氯乙烯,再经氯化生成五氯烷,然后再用碱脱去氢得四氯乙烯。因炔价昂,已逐步为乙烯法等代替。
危害/四氯乙烯
毒性:属中等毒类。
健康危害
该品有刺激和作用。吸入急性中du者有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流泪、流涎。随之出现头晕、恶心、运动失调及酒醉样症状。口服后出现头晕、、倦睡、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甚至出现兴奋不安、抽搐乃至昏迷,可致死。
慢性影响:有乏力、眩晕、恶心、酩感等。可有肝损害。皮肤反复接触,可致皮炎和疹。
一项研究显示,妇女怀孕期间如果接触过多的四氯乙烯,会增加新生儿和神经系统先天缺陷的风险。
环境危害
释放到周围大气中的大部分四氯乙烯,由于阳光作用而分解,形成象三和二氧化碳之类的产物。地表水中的四氯乙烯迅速蒸发,在水中几乎不发生降解。该化合物在地下水中是稳定的,这正是作出由于工业溢漏和废物堆积造成地下水污染发生率增加这种考虑的原因。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氧气呼吸器。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在试验过程中发现,四氯乙烯在开盖后未及时用完的情况下,即使密封冷藏保存,也很容易发生变质。时间越长,变质越严重,四氯乙烯的吸光度越大。
因此建议用户每次测量样品前,一定先要检验四氯乙烯的纯度。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为了扣除试剂间差异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建议用户在样品量大的情况下,将几瓶四氯乙烯混合后再使用(根据每次测量样品需要萃取剂的体积混合,现用现混合,切不可一次混合太多,下次使用时试剂变质,造成浪费),保证试剂空白和样品测量用四氯乙烯为同一批试剂。配制的标准样品以及质控样也应当遵循现配现用的原则。四氯乙烯遇水会缓慢分解成三***和盐酸,因此建议用户在萃取完水样后,尽快分析测量。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