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水是司空见惯的,而虚拟水是指生产农业和工业产品过程中所需要的水。由于这些产品可在不同地区甚至世界范围内交易,可以认为这些产品中包含的虚拟水也进行了交易。HOEKSTRA 等提出了水足迹的概念,指出了“消费品或消费模式”与“水的使用和污染”之间的联系。可见水包括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并且具有周期性变化。人类社会利用降雨和转移水来创造可循环的供水和用水关系。在此过程中
区域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可见水是司空见惯的,而虚拟水是指生产农业和工业产品过程中所需要的水。由于这些产品可在不同地区甚至世界范围内交易,可以认为这些产品中包含的虚拟水也进行了交易。HOEKSTRA 等提出了水足迹的概念,指出了“消费品或消费模式”与“水的使用和污染”之间的联系。可见水包括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并且具有周期性变化。人类社会利用降雨和转移水来创造可循环的供水和用水关系。在此过程中,水资源被用于制造不同的商品。虚拟水的循环过程与产品的贸易、消费有关,因此类似于可见水,虚拟水也可以进行转移和输出。
区域水资源协调关于公平、效率和生态 3 个方面指标的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代表性原则,即指标应代表区域水资源的协况。②完整性原则,即指标应反映区域水资源在公平、效率和生态方面的状态。③可量化原则,为计算方便,建议选择可量化的指标。④可比较原则,为保证不同评价区域的评价结果具有可比较性,指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应标准化。⑤易操作原则,指标体系应考虑数据源的可获得性。
水资源是维持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我国水资源相对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近几十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部分地区缺水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已成为制约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也成为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水资源安全战略研究的基础课题。
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是我国学者早提出来的,随后国内不少对其定义进行了集中探讨。同时期,国外与水资源承载力相近的概念有“可持续利用水量”、“水资源紧缺程度指标”等。虽然多种定义表述略有不同,但可以将其概括为水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支撑能力”或“支撑规模”。

基于以上两种不同理解,可以将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概括为以下两类。
(1)区域水资源承载程度综合评价。
(2) 区域水资源承载规模系统推演。
一类是通过选取单指标或者多指标对照评价标准而得出的定性的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主要评价方法有模糊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法等。它们在数学计算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但存在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缺少系统性、评价指标承载度无科学理论支撑等问题。二类通过对“水资源 - 社会经济 - 生态环境”系统进行模拟推演,从而得到定量的水资源承载规模,比如人口、GDP 等,采用的主要方法有多目标决策分析法、系统动力学法等。它们将研究区域作为系统整体来考虑,但其对区域相关资料要求极高,模型内部各要素约束误差也较大,难以推广。目前,关于对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并没有真正地被纳入到可持续发展框架之中。因此对于如何判断区域社会经济是否可持续发展,还有待开展进一步探讨。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