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有关实测资料进行河道演变分析,定性分析河床的冲淤特性和河势变化情况,明确河床演变的主要特点、规律和原因,结合水利规划实施安排,对河道的演变趋势进行预估。农村宅基地选址涉及的河道一般都是小型河流,流域面积小,实测暴雨、洪水资料短缺,设计洪水计算可采用当地的《水文手册》或《暴雨洪水图集》,应用洪峰流量公式法、洪峰流量模数法、瞬时单位线法等进行推求,计算河道现状或规划区域防洪排涝
防洪影响评价报告区域评估
根据有关实测资料进行河道演变分析,定性分析河床的冲淤特性和河势变化情况,明确河床演变的主要特点、规律和原因,结合水利规划实施安排,对河道的演变趋势进行预估。农村宅基地选址涉及的河道一般都是小型河流,流域面积小,实测暴雨、洪水资料短缺,设计洪水计算可采用当地的《水文手册》或《暴雨洪水图集》,应用洪峰流量公式法、洪峰流量模数法、瞬时单位线法等进行推求,计算河道现状或规划区域防洪排涝标准以及宅基地自身的防洪排涝标准等不同频率、不同时段的暴雨量、洪峰流量和洪水过程线;然后利用实测的河道纵横断面,采用水力学公式计算不同断面不同频率的洪水位( 对占用河道断面的,应考虑其壅水影响) ,结合调查资料,编制洪水风险图,划定不同频率降雨条件下洪水淹没范围,统计淹没范围内的住户、人口和房屋数量。并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洪水灾害危险等级、致灾临界雨量水位和洪水量级等预警指标。依据定量分析,结合规划宅基地的位置、面积、高程及周边地形地貌,评价宅基地对防洪排涝的影响,评估选址的可行性,分析宅基地的防洪现状,确定防治工作重点以及需要采取的防治补救措施。
对影响区域防洪安全的宅基地选址方案首先应实施改址避让,然而理想而的选址方案是的,如果无法避让则应对其总体布置、方案、建设规模、有关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提出调整意见,必要时采取相应的工程防治补救措施使山洪出路保持畅通,或者采取相应的非工程措施,争取紧急避险转移的时间。防治补救措施应做到“平灾结合”,将防洪设施与村庄日常生产生活设施相结合。
宅基地防洪治理以点为主,妥善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避免将防洪区域评估风险转移; 治理过程中尽量维护河道自然形态,尽量体现河道断面形态的多样性,尽量维持原有浅滩、深槽和植物群落,注重与宅基地景观、生态环境的协调。农村宅基地一般采用十年一遇防洪标准,对灾害损失大、影响严重的关键河段可提高到二十年一遇,并提护工程等级。治理措施主要采取加固上游水库、塘坝,进行护岸、防冲、疏浚、筑堤、截洪、排洪和分洪等综合治理。应充分发挥现有防洪设施的作用,重视已有设施的除险加固和维护。防治措施不允许河床压缩河道行洪断面,不得对河道进行裁弯取直,卡口段或者堤距不满足行洪要求的河段可适当拓宽或者退建堤防。
除满足路线线位的基本要求外, 应根据桥梁结构特点、运用要求、堤防工程级别和结构等情况,注重从地质条件和防洪安全方面考虑, 选择安全合理的位置和交叉、连接结构。在水文监测保护区内, 原则上不得进行桥梁建设,确需建设的应征得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河道冲淤演变预测、重要技术指标参数的确定,应按项目难易程度、 影响大小及河道防洪的重要性等,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或数学模型计算与原型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上游有已建、拟建水库及蓄滞洪区时,应考虑其调度运用方式的影响。桥梁的区域防洪标准应与所在河流、 河段的防洪区域评估标准相协调。 对没有防洪(除涝)标准和防洪规划的河段,应按《防洪标准》要求,根据桥梁工程规模等选取合理的计算标准。当上游水库、蓄滞洪工程的防洪区域评估标准桥梁的防洪标准时,应分析其溃决的影响。冰凌较为严重的河流、河段,应充分考虑发生封河、开河及冰坝的影响,冰凌洪水位应与相应规划设计成果相协调;在已建、拟建、规划水库的中尾部,应充分考虑桥梁建设对封河、开河及冰坝的影响,并分析提出壅冰水位。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