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短缺区域(如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往往处于透支状态,需要从区域外调取水资源,和区域水资源共同支持区域内的生活、生产和生态等用水部门的需求,因此,水资源短缺区域水资源配置问题是跨流域水资源配置和流域水资源配置的集成。为了对区域水资源进行更的利用,在完成用水部门的初始水权配置后,需要进行部门间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以促使区域水资源向高用水效率部门流动。考虑到水权交易机制不成熟所带来
水资源论证报告区域评估

水资源短缺区域(如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往往处于透支状态,需要从区域外调取水资源,和区域水资源共同支持区域内的生活、生产和生态等用水部门的需求,因此,水资源短缺区域水资源配置问题是跨流域水资源配置和流域水资源配置的集成。为了对区域水资源进行更的利用,在完成用水部门的初始水权配置后,需要进行部门间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以促使区域水资源向高用水效率部门流动。考虑到水权交易机制不成熟所带来的高交易成本、高风险等问题,水资源优化配置可以以用水部门间(主要为产业部门)水资源合作的方式进行:用水部门通过组成水资源合作联盟、分配联盟用水收益,以获取比其单独利用水资源时更高的用水收益,并能够实现区域整体用水受益比各用水部门单独利用水资源时更高的效果。然而,应如何基于用水部门间水资源合作开展水资源短缺区域内水资源优化配置,才能使各用水部门获得尽可能多的用水收益,才能使区域内有限的水资源实现用水效益化,仍是一个亟待探讨的议题。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必需的基础性资源,对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区域水资源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是支撑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重要资源,也是一种动态的、可再生但是又非常脆弱的资源。在经济粗放式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大部分城市都面临着水资源利用率低、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污染严重等问题,虽然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另外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更加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水资源利用评价是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基于以上两种不同理解,可以将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概括为以下两类。
(1)区域水资源承载程度综合评价。
(2) 区域水资源承载规模系统推演。
一类是通过选取单指标或者多指标对照评价标准而得出的定性的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主要评价方法有模糊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法等。它们在数学计算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但存在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缺少系统性、评价指标承载度无科学理论支撑等问题。二类通过对“水资源 - 社会经济 - 生态环境”系统进行模拟推演,从而得到定量的水资源承载规模,比如人口、GDP 等,采用的主要方法有多目标决策分析法、系统动力学法等。它们将研究区域作为系统整体来考虑,但其对区域相关资料要求极高,模型内部各要素约束误差也较大,难以推广。目前,关于对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并没有真正地被纳入到可持续发展框架之中。因此对于如何判断区域社会经济是否可持续发展,还有待开展进一步探讨。

目前,我国区域水资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1)是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较少,(2)一点是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后一点是降水量分布不均,由于以上的几种特点以及问题,我国区域水资源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防洪标准较低,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同时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干旱和缺水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水体污染与水生态环境的恶化也越来越严重。从我国目前的区域水资源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来看,水资源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由于区域水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基础,如果水资源匮乏,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其次,水是生态系统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和生态环境的发展密切相关。如果水资源严重匮乏,那么在生态系统当中,其他的循环物质不可以得到有力的循环。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无论是我国的农业生产,还是工业生产,都离不开水的利用,由此可以看出,水资源不管是对城市,农村和地区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