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植筋,就是在结构加固、补强等工程中,在已有混凝土结构或构件上根据工程设计所用钢筋直径,以适当的钻孔直径和深度钻孔,并采用植筋胶使新增构件与原混凝土粘结牢固共同工作,从而达到植筋锚固的作用。
植筋设计和施工要求
由破坏形式可见,植筋工程的效果与原混凝土、植筋胶及钢筋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为避免不正常拉拔破坏的发生,保证植筋加固的效果,在植筋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应做到:
植筋加固施工方案
所谓植筋,就是在结构加固、补强等工程中,在已有混凝土结构或构件上根据工程设计所用钢筋直径,以适当的钻孔直径和深度钻孔,并采用植筋胶使新增构件与原混凝土粘结牢固共同工作,从而达到植筋锚固的作用。
植筋设计和施工要求
由破坏形式可见,植筋工程的效果与原混凝土、植筋胶及钢筋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为避免不正常拉拔破坏的发生,保证植筋加固的效果,在植筋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应做到:
1.原混凝土的强度要求
采用向驰植筋胶植筋时,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当新增构件为悬挑结构构件时,其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C25;当新增构件为其他结构构件时,其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C20。另,如果采用植筋锚固,则锚固部位的混凝土不得有缺点,否则应对缺点部位进行补强加固。

置换法
适用范围 置换法适用于砌体受力不大,砌体块材和砂浆强度不高的开裂部位,以及局部风化、剥蚀部位的加固。
置换法处理裂缝图
材料选用 置换用的砌体块材可以是原砌体材料,也可以是其他材料,如配筋混凝土实心砌块等。
施工操作 置换砌体时应符合下列规定要求:
1.把需要置换部分及周边砌体表面抹灰层剔除,然后沿着灰缝将被置换砌体凿掉。在凿打过程中,应避免扰动不置换部分的砌体。
2.仔细把粘在砌体上的砂浆剔除干净,清除浮尘后充分润湿墙体。
3.修复过程中应保证填补砌体材料与原有砌体可靠嵌固。
4.砌体修补完成后,再做抹灰层。

分类损坏原因损坏现象
材料因素水泥质量不合格或选择不当1.水化热过大引起温度应力,导致混凝土开裂。
2.含碱量过大遇膨胀性集料发生反应膨胀。砂、石质量不佳1.泥量高,引起强度不足。
2.海砂含盐量高引起钢锈。
3.硬性集料引起膨胀损坏。
设计因素安全度不足
对环境作用估计不足1.超过设计载荷使结构开裂或变形。
2.意外载荷作用而破坏,如雪载荷、灰尘载荷。
3.设计中出现错误。
使用因素
1.经过一定使用期后,由于技术改造, 需要增加荷载或扩大柱网,改变使用功能;
2.遭受水灾、风灾、火灾及等灾害,使结构构件遭到破坏;
3.地基不均匀沉降;
4.既有建筑物的抗震加固。
施工因素配料不准,搅拌不匀
1.混凝土强度不足。
2.匀质性差。浇灌振捣不实或间隔时间太长,留有施工缝1.混凝土不密实、蜂窝、孔洞。
2.沿施工缝渗水。保养不好1.初期养护不好而干裂或表面失水疏松。
2.早期受冻。配筋偏差1.钢筋位置不当,承载力下降。
2.保护层不足。模板变形或漏浆1.构件表面有麻面。
2.结构尺寸不准。
环境因素冻融循环作用冻害(开裂或表面损伤)。
腐蚀介质作用
1.混凝土腐蚀损伤。
2.钢筋锈蚀。碳化海水、海风作用1.钢筋锈蚀。
2.钢筋锈蚀。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