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漏王配方、水不漏配方、胶粉配方、801胶粉配方、007胶粉配方、901胶粉配方转让,集十年的研发,成熟的市场推广,详询请来电咨询!
无渗水面施工
1、基面处理:基面应充分湿润至饱和(但无明水),并要求牢固、干净、平 整、不平处先用水泥砂浆或水不漏找平;
2、用料配制:按粉:水=1:0.3-0.35(重量比),将“水不漏”慢慢加 入到水中,并搅
防水补漏工程
堵漏王配方、水不漏配方、胶粉配方、801胶粉配方、007胶粉配方、901胶粉配方转让,集十年的研发,成熟的市场推广,详询请来电咨询!
无渗水面施工
1、基面处理:基面应充分湿润至饱和(但无明水),并要求牢固、干净、平 整、不平处先用水泥砂浆或水不漏找平;
2、用料配制:按粉:水=1:0.3-0.35(重量比),将“水不漏”慢慢加 入到水中,并搅拌至均匀细腻;
3、抹刮施工:①先用抹子或刮板上初次遍料,待涂层硬化后(手压不 留纹即可)将其喷湿,但不能有积水;
②再用抹子或刮板上第二遍料,上料时要稍用力并来回几 次使其密实,同时注意搭接。
4、保湿养护:涂层硬化后,进行保湿养护以防粉化,养护时间2-3天;
6、参考用量:每层:1-1.5kg/m ,一般刮抹2-3层。
渗水面施工
1、基面处理,用料配制与上一样。
2、抹刮施工:①若基面渗水严重,先在底部打引水孔降低压力,然后自上而下 施工,用干布擦干基面迅速用抹子上初次层料:
②待涂层硬化后(手压不留指纹)将其喷湿,但不能有积水,再用抹子 或刮板上第二层料,若局部仍渗水,再加一层,直到不漏为止;较后按“堵漏施工方法”封堵引水:
③上料时要稍用劲并来回多几次使其密实,同时注意搭接:
④参考用量:每层:1—1.5kg/m ;
堵漏施工
1、孔洞处理:将漏水处凿成口小底大的“ ”型槽;并清除剔下的碎料杂物,浇水充分湿润;
2、用料配制:按粉:水=1:0.25(重量比),将“水不漏”加入水中, 并揉捏成团;
3、堵漏施工:①堵漏前,应先将漏水孔洞周围已渗水或要漏水的部位先作防水处理,等其具有一定强度或具有一定的防水能力后,再堵漏水孔洞,否则水可能从周围渗出;
②根据孔洞或裂缝形状,将堵漏料捏成略小尺寸的料团,放置一会儿(以手捏有硬热感为宜)后塞进堵水口,并用木棒挤压,轻砸使其向四周挤实,即可瞬间止漏;
③然后在堵漏处周围约10cm处,再抹上一遍刮抹料。
方法与工艺背水反压堵漏法有注浆法和嵌缝法二种方法配套施士。先凿开隧道与水泥交界处的一周,将水泥凿成3.5*4.5的U型缝口和平面漏水处的每一个漏缝都成U型,清理漏水层表面,冲洗干净后,即使用速凝止水材料进行埋管、抽营、引水减流作业,凹槽不要一次填满,以便为嵌缝留出余地,每隔一定的距离里设一个竹节(注浆嘴),速凝材料达到一定强度后,就可能过竹节反压灌注弹性堵漏浆液,一直灌至变形缝不再出水为止,遇水膨胀速凝,然后在止水的变形缝凹柄上部用浇注料嵌填压实表面层。采用材料防水和结构防水相结合,即刚柔相结合的长效防水堵漏工艺。对于废轮胎这类体积较大的制品,则要除去胎圈,亦有采用胎面分离机将胎面与胎体分开。
金都防水,云南防水堵漏,防水堵漏哪家好,防水堵漏公司,就找云南盾固实业有限公司,我们专注于防水材料和堵漏王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欢迎广大新老客户来电咨询!

屋面漏水现状
随着近年来我国建筑技术的发展,大跨度、轻型和高层建筑日益增多,使屋面结构的变形出现较大变化,而停车场,运动场、花园等屋面的出现,又使屋面功能大大增加,但是自八十年代以来,房屋渗漏问题成为我国工程建设中非常突出的问题。1991年,在建设部组织的对各地区100个城市1988—1990年竣工。房屋调查中,发现屋面存在不同程度渗漏的占抽查总数的35%。我国每年仅用于屋面修缮的石油沥青卷材达2.4亿m2,石油沥青胶结材达27万吨,修缮费用超过12亿元。房屋渗漏直接影响到房屋的使用功能与用户安全,也给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在房屋渗漏治理过程中,由于措施不当,效果不好,以致出现年年漏、年年修,年年修、年年漏的现象。为解决好屋面渗漏水问题,我们对屋面渗漏水产生的原因和治理维修方法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以提高屋面渗漏水治理技术水平,改善居住和工作环境。屋面防水施工房屋建筑曾一度出现屋面渗漏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房屋的使用功能。

安全管理
1.建立项目部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各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2. 加强安全教育 ⑴、公司必须对进场施工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⑵、公司对防水施工为特殊作业工种,要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教育。 ⑶、教育内容包括安全意识、安全技术、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⑷、确立班前安全会制度。3.防水施工人员为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4.加强防火、防毒的安全管理。为树立企业“预防为主,主动控制”的思想,始终坚持按程序、按规范、按合同进行科学管理。防水卷材都是产品,施工时一定要注意防火安全,防水卷材施工时,消防设施要到位,随时防止火灾发生。

(作者: 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