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槽是电镀监控大槽生产的得力助手
在电镀工艺试验和镀液故障分析中广泛采用“正交试验法”,因为采用“正交试验法”可以用较少的试验次数,获得较优的试验结果。我们认为,在工艺试验和镀液故障分析中如果能把“正交试验法”和赫尔槽试验结合起来,将可采用更少的试验次数而获得试验结果。
赫尔槽是一种小型电镀试验槽,在赫尔槽中,阳极和阴极是相互倾斜安放的,其阳极两端和阴极两端距离不等,
镀锡加工
赫尔槽是电镀监控大槽生产的得力助手
在
电镀工艺试验和镀液故障分析中广泛采用“正交试验法”,因为采用“正交试验法”可以用较少的试验次数,获得较优的试验结果。我们认为,在工艺试验和镀液故障分析中如果能把“正交试验法”和赫尔槽试验结合起来,将可采用更少的试验次数而获得试验结果。
赫尔槽是一种小型电镀试验槽,在赫尔槽中,阳极和阴极是相互倾斜安放的,其阳极两端和阴极两端距离不等,因此赫尔槽阴极试样的电流密度范围极其广阔,只要通过一次试验就可以根据不同电流密度上镀层状况来了解镀液的性能。
在工艺试验和镀液故障分析时,把“正交试验法”和赫尔槽试验结合,可以在多因素试验中减少电流密度这一因素,减少很多的试验。我们在进行电铸镍试验时,若采用“正交试验法”在普通小型电镀槽中进行试验,需要试验27次,(若不用“正交试验法”需试验 4455 次 ),而采用“正交试验法” 在赫尔槽中进行试验,只用12 次试验就得到很好的试验结果,大大节省了试验时间和试验费用。在镀液故障分析中,如果能在实践中建立每个镀槽故障赫尔槽试验样板的原始记录,通过比较就能减少更多的试验次数。
在电镀生产中,为了监控电镀质量变化,必须对各种镀槽的溶液尤其是光亮镀镍和新工艺镀液定期进行赫尔槽试验,制作每种镀液的赫尔槽试验故障样板,建立每个镀槽故障样板的原始记录,每次赫尔槽试验的阴极板应与原始记录故障样板进行比较,若槽液逐渐接近某一样板,说明故障将要发生,就可以及时处理,消灭故障的隐患。
零件形状对电镀质量的影响
零件的形状是设计人员根据产品结构的需要设计确定的,但是零件的形状往往给
电镀表面处理生产带来许多棘手的难题。
譬如,的平面型零件、成形的管状零件、球形零件、具有盲孔或内螺纹的零件、边棱未进行倒角或倒圆的零件、重量很轻的薄片零件、具有孔径长度比很小的深孔零件、要求内表面镀覆的管状零件、工作表面呈尖锥状的零件、盒状零件、瓶状零件等形状复杂的零件进行表面处理时,如果不采取特殊的技术措施,就很难在零件的表面上获得质量满意的镀覆层。
零件形状对电镀质量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它影响着电镀电流在零件表面上分布的均匀性。在零件上的边棱部位、孔口部位是电流比较集中的部位,这些部位分布的电镀电流可能要比其他表面高很多倍,而在深凹的表面上,如孔的内表面、内螺纹表面,往往不使用辅助阳极是很难引入电镀电流的。由此可见,在形状复杂的零件表面上电镀,各部位表面上的镀层厚度必然差异很大,即使采用分散能力、覆盖能力都非常好的镀液进行电镀,有时候也很难克服形状复杂所造成的影响。因此,对形状复杂的零件表面,规定镀层厚度的均匀性指标或要求所有的表面全部有镀层是不客观的。为此,电镀企业遇到形状复杂的零件电镀时,必须与用户协调对镀覆层的要求。
电泳和电镀的区别
电泳(涂装):是利用外加直流电场,使悬浮于电泳槽液中的树脂和颜料等微粒定向迁移并沉积于金属被涂物表面,形成不溶于水的漆膜一种涂装方法,对金属材料起防蚀保护及增进美观等作用。
电镀:也是利用外加直流电场,在金属表面上镀上一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表面附着的这层金属膜层能起到防止金属锈蚀及增进美观等作用。
由上可知,电泳和电镀两者有共同点:都用直流电;都是对金属表面起防蚀保护及美观等作用。而二者根本的区别则是:电泳是在工件表面“镀”上一层有机物漆膜,而电镀则是在工件表面镀上一层金属或者合金。
电泳涂装是现代的产品制造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防锈、防蚀涂装质量是产量的重要方面之一。产品外观质量不仅反映了产品防护、装饰性能,而且也是构成产品价值的重要因素。电泳涂装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电泳涂装前对被涂物表面的处理、涂布工艺和干燥三个基本工序以及设计合理的涂层系统,选择适宜的涂料,确定良好的作业环境条件,进行质量、工艺管理和技术经济等重要环节。
化学镍金与电镀镍金的基本工艺
化学镍金的优点之一就是工艺相对简单,只需使用两种关键的化学药,即含有次磷酸盐与镍盐的化学镀液与酸性金水(含有KAu(CN)2)。工艺一般先经过酸洗、微蚀、活化、化学镀镍、清洗、浸金等过程,关键的步骤是在铜焊盘上自催化化学镀镍,通过控制时间和温度以及pH 值等参数来控制镍镀层的厚度;再利用镀好的新鲜镍的活性,将镀好镍的焊盘浸入酸性的金水中,通过化学置换反应将金从溶液中置换到焊盘表面,而部分表面的镍则溶入金水中,这样只要置换上来的金将镍层完全覆盖,则该置换反应自动停止,清洗焊盘表面的污物后工艺即可完成。这就是说化学镍金的工艺相对容易控制,这时的镀金层往往只有约0.03~0.1 微米的厚度,且各种形状或各部位的镀层厚度都均匀一致。
电镀镍金是通过施电的方式,在焊盘的铜基材上镀上一层低应力的约 3~5 微米的镍镀层,然后再在镍上镀上一层约0.01~0.05 微米的薄金,在电镀液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控制电镀的时间来实现对镀层厚度的控制。其它的工艺环节如清洗、微蚀等基本与化学镍金的无异。化学镍金与电镀镍金做的工艺的差异就在镀液的配方以及是否需要电源。对于涂了阻焊膜的裸铜板通常不容易使每个需要镀的区域都加上电了,则这时只能使用化学镀。
无论是化学镍金或是电镀镍金,对用于焊接的镀层的实质而言,真正需要关注的是镍镀层,因为真正需要焊接形成金属间化物的是镍而不是金,金仅仅是为了保护镍不被氧化或腐蚀,金层在焊接一开始就溶解到焊料之中去了。因此,组装工艺前加强对各镀层表面处理的质量检查或控制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工艺的差异,导致了两种镀层质量的差异、特别是在结构、硬度、可焊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