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桥梁进行防洪评价时, 除了进行因桥梁修 建引起的水位壅高、河床冲刷、泥沙淤积、河势分析 外, 桥墩对堤防的影响也应引起重视。在《编制导则》 中, 要求进行“项目建设对堤防、护岸及其他水利工 程和设施的影响分析”,“对可能影响现有防洪工程 安全的建设项目, 应根据渗透稳定复核、结构安全复 核、抗滑稳定安全复核等计算结果, 进行影响分析”。 在《堤防工程设计规范》中明确规定:“
防洪影响评价报告

在对桥梁进行防洪评价时, 除了进行因桥梁修 建引起的水位壅高、河床冲刷、泥沙淤积、河势分析 外, 桥墩对堤防的影响也应引起重视。在《编制导则》 中, 要求进行“项目建设对堤防、护岸及其他水利工 程和设施的影响分析”,“对可能影响现有防洪工程 安全的建设项目, 应根据渗透稳定复核、结构安全复 核、抗滑稳定安全复核等计算结果, 进行影响分析”。 在《堤防工程设计规范》中明确规定:“桥梁、渡槽、管 道等跨堤建筑物、构筑物, 其支墩不应布置在堤身设 计断面以内。当需要布置在堤身背水坡时, 必须满足堤身抗滑和渗流稳定的要求”。因此, 在进行防洪评 价时, 如果桥墩布置在堤顶或临水坡, 为避免产生不 良影响, 应要求建设单位对桥墩布置进行调整。由于 受资料的限制以及堤身材料土工试验指标的准确性 及代表性影响, 使其抗滑和渗流稳定计算的可靠性 难以把握, 并且施工时可能发生的各种不确定性, 又 增加了桥墩处堤防发生渗透破坏的可能性。如果强 行要求增大桥梁跨度, 改变桥墩位置, 不仅增加工程 项目的设计难度, 且增大建设项目的投资。单纯考虑 水利防洪方面的要求, 而不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 况, 不是的防洪评价。

收集整理防洪评价管线所在河道的基本情况,包括流域防洪评价自然地理、河流水系、水文气象 (多年平均风速、风向)、泥砂特征 (汛期6.7.8.9月河水含沙量年月平均值的算术平均值);分析穿越位置以s上s流域面积、河道长度、主河道纵比降、现有防洪 (排涝)标准及相应的洪峰流量、洪水位、流 速;简述防洪评价穿越位置河道断面情况、地面高程、水面宽度,河道常水位与多年平均水位、枯水流量与流速;简 述 穿 越 位 置 的 地 形、 地 貌、 河 道 地 质 情况[3],包括地质断面图、柱状图、河床土的物理力学指标、颗分曲线、水文地质与基本烈度等资料;收集穿越河段历年实测1/200~1/2000平面地形图、河道纵、横断面图;如不具备上述资料时尚应进行必要地勘察、测量工作。调查管线穿越段上 下 游 (控 制 性 建 筑 物 之 间)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堤防、护岸、水库、涵 闸、堰坝、泵站等水利工程的位置、建设规模、设计标准、结 构 功 能 及 运 用 要 求 等;上 游 建 有 水 库时,应调查其历年调度资料。调查穿越段上下游其它设 施 情 况,包 括 桥 梁、码 头、港 口、取 水、排 水、航道整治等设施。

分析管线与穿越河段防洪规划、河道 (口)整治规划等水利规划之间的相互关系,评价管线建设是否符合有关水利规划的总体要求与整治目标;评价其运行期和施工期的设防标准、结构型式及工程布置是否符合穿越河段的现状、规划防洪标准及防洪标准;在可以开采河砂的河段,其管顶距离河床不得少于于7.0m;评价其是否符合水利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是否符合地方水利主 管 部 门 制 定 的 有 关 技 术 要 求 和 管 理 规定;评价其所采用的防洪、排涝措施是否适当;分析管线建设 对 上 述 规 划 的 实 施 是 否 产 生 不 利 的 影响,是否会增加规划实施的难度。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