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实施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一)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实施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施工涉及多方面因素,施工部门现场负责人必须要有较高调度运筹能力、部门协调能力和良好的素质,其临场决断能力往往取决于对设计的理解和对布线技术规范的掌握。建网机构应该时时关注布线实施的进展,与工程的设计部门和施工部门及时解决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布线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
大唐电信批发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实施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一)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实施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施工涉及多方面因素,施工部门现场负责人必须要有较高调度运筹能力、部门协调能力和良好的素质,其临场决断能力往往取决于对设计的理解和对布线技术规范的掌握。建网机构应该时时关注布线实施的进展,与工程的设计部门和施工部门及时解决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布线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3、跳线:不带连接器的电缆线对或电缆单元,用在配线架上交接各种链路。
(1)选择资质合格的施工单位
结构化布线对应的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物理层,是关键的一层。计算机网络中发生的故障绝大多数来自该层。在选择布线施工单位时,除了要看其具备时间有效的施工zi质证明外,zui好还持有所使用布线产品厂商的认证。
(2)加强工程协调
结构化布线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常常与建筑物的室内装修工程同时进行。布线施工应该争取尽早进场,布线用的材料要及时到位,布线施工部门与室内装修部门要及时沟通,使布线实施始终在协调的环境下进行。
(3)照顾后续施工步骤
在布线施工进行管道预埋时,一定要留够余地。要注意选用口径合理的管道,在转弯较多的情况下尽量留出空隙,充分考虑后续工序的施工难度。线缆穿引时,应注意在线缆两端做好标记。线缆布设到位后,通常要等待室内装修的其他工作完成后,方可进行插座模块和面板安装,特别是要等待墙壁粉刷全部都完工之后才可进行。网络是将独立的设备连接在一起,并使它们可以共享信息和资源的连接系统。
布线:什么是PDS
布线:什么是PDS
AT&T的 Systimax PDS综合布线系统以一套单一的配线系统, 综合了整个通讯,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监控等设备需要的配线。
PDS的
AT&T的 PDS结构化布线系统所使用的元器件都是贝尔实验室按照美国电子工业协会和电信工业协会的标准设计的, 并在出厂时通过了按这些标准进行的测试,主要标准为:
TIA-568 民用建筑线缆标准
TIA-569 民用建筑通信通道和空间标准
IEEE 802.3 总线式 Ethernet局域网标准
IEEE 802.5 环路局域网标准
ANSI FDDI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高速局域网标准
TPDDI 铜线分布式数据接口高速局域网标准
ATM 异步传输模式标准
RS232 RS422 异步和同步传输标准
线管敷设工艺
依据《建筑电气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标准,钢管敷设的设计满足以下技术指标:
(1)配线与通风、上下水管等之间的zui小距离:穿管配线平行为100mm,交叉为50mm,绝缘导线明配平行为200mm,交叉为lOOmm。
(2)配线工程的支持件固定牢靠,线路在经过建筑物的伸缩缝及沉降缝处应有补偿装置,在跨越处的两侧应将导线固定,并留有适当裕量。
(3)埋入墙或混凝土内的管子,离表面的净距不应小于15mm。
(4)进入落地式控制柜的电线管路,排列应整齐,管口应高出基础面不小于5mm。电线管路弯曲半径明暗配时均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楼板内时,不应小于管外径10倍。
(5)电线管路中间加装接线盒,应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在TN-S系统中,金属电线管和金属盒(箱)必须与保护地线(PE线)有可靠的电气联接。
(6)明配钢管应排列整齐,固的距离应均匀,间距符合规定要求。钢管进入接线盒及配电箱时,管口露出盒(箱)应小于5mm。明配管应锁螺母或护圈帽固定,露出锁紧螺母的丝口为2-4扣。
(7)钢管敷设需要外涂防火漆,在钢管穿越墙体或楼板时需要进行防火封堵。钢管与设备连接时,应将钢管敷设至设备内,当不能直接进入时,应在钢管出口处加保护软管引入设备,金属软管长度不宜太于2m,管口包扎严密。
(8)在建筑物的顶棚内敷设时,必须采用金属管、金属桥架布线,吊顶内金属软管长度不应大于80毫米
(9)本项目线管统一采用镀锌钢管,具有耐腐蚀和屏蔽防干扰功能。
(10)配线子系统传输线缆由金属线槽引向用户区,详细做法有待施工图阶段确定。
电工综合布线常见名词大全,人人必备!(附综合布线十da)
十星级“综合布线”评选活动是基于对综合布线行业长期关注和了解的综合布线工作组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以及深入分析竞争力。该活动在业界赢得了良好的信誉,是国内综合布线领域公认的选择活动。 NO.I AiXinTong AixtonNO.2TCLNO.3长飞4号清华同方5号兆龙6号大唐电信7号莆田8号绿硅谷NO.9D-LINKNO.I0每日线本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机械工业出版社,电子电气分公司,运营平台欢迎来到基于我们基础知识传播的“E愿景”,我希望每一位关注我们的粉丝都能做到“从入门到精通”! “科技电眼”基于行业的热点解读和技术解读,让您跟上时代步伐,紧跟时代潮流!还有,借助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带来的机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带来的机会,我们充分发挥技术上的后发优势,通过驱动战略,多种渠道来实现弯道超车。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