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系统常用的过电流保护
电气控制系统常用的过电流保护广泛用于直流电动机或绕线式异步电动机。对于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由于其短时过电流不会产生严重后果,故可不设置过电流保护。
过电流保护往往是由于不正确的启动和过大的负载引起的,一般比短路电流要小,在电动机运行中产生过电流比发生短路的可能性更大,尤其是在频繁正反转启动的重复短时工作制电动机中更是如此。
必须强调指出
搅拌PLC控制
电气控制系统常用的过电流保护
电气
控制系统常用的过电流保护广泛用于直流电动机或绕线式异步电动机。对于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由于其短时过电流不会产生严重后果,故可不设置过电流保护。
过电流保护往往是由于不正确的启动和过大的负载引起的,一般比短路电流要小,在电动机运行中产生过电流比发生短路的可能性更大,尤其是在频繁正反转启动的重复短时工作制电动机中更是如此。
必须强调指出,短路、过电流、过载保护虽然都是电流保护,但由于故障电流、动作值以及保护特性、保护要求以及使用元件的不同,它们之间是不能相互取代的。
电气
控制柜电器部件接线图的绘制
电气部件接线图是根据部件电气原理及电器元件布置图绘制的,它表示成套装置的连接关系,是电气安装、维修、查线的依据。接线图应按以下原则绘制:
(1)接线图相接线表的绘制应符合 GB6988.6-1993 中《控制系统功能表图的绘制》的规定
(2)所有电气元件及其引线应标注与电气原理图中相一致的文字符号及接线号。原理图中的项目代号、端子号及导线号的编制分别应符合GB4026-1992《电器设备接线端子和特定导线线端的识别及应用字母数字系统的通则》及 GB4884-1985 《绝缘导线标记》 等规定
(3)与电气原理图不同,在接线图中同一电器元件的各个部分(触头、线圈等)必须画在一起
(4)电气接线图一律采用细线条绘制。走线方式分板前走线及板后走线两种,一般采用板前走线,对于简单电气控制部件,电器元件数量较少,接线关系又不复杂的,可直接画出元件间的连线:对于复杂部件,电器元件数量多,接线较复杂的情况,一般是采用走线槽,只要在各电器元件上标出接线号,不必画出各元件间连线
(5)接线图中应标出配线用的各种导线的型号.规格,截面积及颜色要求等
(6)部件与外电路连接时,大截面导线进出线宜采用连接器连接,其它应经接线端子排连接
PLC控制开关量的能力是很强的。所控制的入出点数,少的十几点、几十点,多的可到几百、几千,甚至几万点,由于它能联网,点数几乎不受限制,不管多少点都能控制,所控制的逻辑问题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组合的、时序的、即时的、的、不需计数的、需要计数的、固定顺序的、随机工作的等等,都可进行。
PLC的硬件结构是可变的,软件程序是可编的,用于控制时,非常灵活。必要时可编写多套或多组程序,依需要调用。它很适应于工业现场多工况、多状态变换的需要。
用PLC进行开关量控制实例是很多的,冶金、机械、轻工、化工、纺织等等,几乎所有工业行业都需要用到它。目前,PLC首用的目标,也是别的控制器无法与其比拟的,就是它能方便并可靠地用于开关量的控制。
PLC控制柜元器件布置的原则
1、稳压电源布置
稳压电源不需要经常维护,且是发热器件,布置在柜内蕞上部,便于散热。接线少,线槽选用40mm宽即可,线槽深度要整柜考虑,与走线量蕞大的线槽统一(线槽深度选择下同)。稳压电源边缘与线槽之间的净距是30mm左右。
2、PLC及各单元布置
与CPU单元相邻的单元,蕞好是特殊单元和输入单元等干扰产生少的单元。外部电路的电磁接触器及继电器类,其线圈及接点即干扰发生源,因此应与PLC分开配置。(大致在100mm以上)
此外模块是PLC系统的主要部件,需经常进行调试维护,应安装在方便操作的位置。安装模块时自左向右排布,便于扩展。信号线较多,通常选用80mm宽的线槽,机架上端与线槽的净距在30mm左右,机架下端与线槽的净距在80mm左右。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