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福州已有大规模茶作坊进行商品茉莉花茶生产。当时福州的窨制茉莉花茶运销华北,特别是津、京地区,走海路由福州运至天津,转口北京,深受北京市民的喜爱。因此说福州是茉莉花茶的发祥地。在窨制工艺中,除了要注意选择能衬托花香的茶坯,能产生茶味花香相调谐的香花外,还需注意两种香花的搭配使用,使主导花香有更为鲜浓幽雅之感。有了商品就有了市场
代用茶批发
据史料记载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福州已有大规模茶作坊进行商品茉莉花茶生产。当时福州的窨制茉莉花茶运销华北,特别是津、京地区,走海路由福州运至天津,转口北京,深受北京市民的喜爱。因此说福州是茉莉花茶的发祥地。在窨制工艺中,除了要注意选择能衬托花香的茶坯,能产生茶味花香相调谐的香花外,还需注意两种香花的搭配使用,使主导花香有更为鲜浓幽雅之感。有了商品就有了市场,有市场就有买卖,这时北京涌现出不少茶庄,“京味”指的就是福建茉莉花茶特有的韵味。
清雍正元年(1723年),苏州茉莉花茶批量运销东北、华北、西北市场。花茶较为大量的生产始于1851年至1861年的清咸丰年间。到1890年花茶生产已较普遍。花茶是特有的茶类。在我国古代,古人将夏季分为盛夏、长夏两个部分,其中盛夏指的是暑热时节,也就是古人眼中的“火季”,一年中热的时候,并认为此时也是人体一年中阳气盛的时候,对应人体内的心。1949年后,花茶生产有较大的发展,产逐年增加,主销东北、华北、山东等地,出口东南亚各国,行销港澳地区。1955年起,出口港澳和东南亚地区,以及东欧、西欧、非洲等地。
压花,茉莉鲜花经过窨花或提花用过的花渣尚有余香,可以再次利用于中低档茶坯的害花,所以利用花渣进行窨花者,称压花。压花可除茶叶粗老味。重压花系指增加花渣用量。延长压花时间,也能去除陈味、烟味、日晒味、青涩味等各种异口味。实践证明,轻压花,异味消除少,重压花,异味消除多,其作用是显着的。压花工艺过程类同鲜花窨花,窨堆要低,窨时可长些,通常在10小时左右,中间必须通花一次。有的地方不通花。据史料记载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福州已有大规模茶作坊进行商品茉莉花茶生产。但试验证明,压花进行通花比不通花好。经压花后起花分出的花渣,称残花渣。残花渣另作其它处理,有时处理得好,还可重复利用一次。
窨花打底,要经过复火工艺,使白兰花香味降低,变得柔和一些。鲜花打底,不经复火,容易透兰味。因此生产中白兰花打底,要掌握“窨花多用,提花少用”的原则。经过茶坯鲜花拌和、窨花、通花、出花、烘干等一系列工艺技术处理后即成为花茶,称窨花,或叫一窨花茶、单窨次花茶。有的为提高花香浓度,还需复窨一次,称二窨花茶或双窨花茶。花茶源于宋朝:在宋朝(公元960年)就有在绿茶中加入龙1脑香(一种香料)作为贡品,这说明在宋朝已能利用香料薰茶。复窨二次的称三窨花茶,依此类推。特种茉莉花茶有六窨一提、七窨一提的。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