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上触杆的定位,以及行车上行程开关间的相对位置,应在装置时确定。沉淀池内积泥不宜过久,超过2天后泥质就相当密实。吸泥时,须注意排泥的状况。将污泥与高分子絮凝剂混合,凝聚成絮团状并沉淀为污泥状,为压滤机下一步脱水准备条件。如发现阻塞现象,即须停车,待排泥管疏通后再行进。超过4天以后,泥质己积实,须停停清洗池底后才能运行吸泥机,否则不但无法吸泥,且泥的阻力会使机架变形和设备受损。若池内水面结冰,
行车式泵吸泥机
轨道上触杆的定位,以及行车上行程开关间的相对位置,应在装置时确定。沉淀池内积泥不宜过久,超过2天后泥质就相当密实。吸泥时,须注意排泥的状况。将污泥与高分子絮凝剂混合,凝聚成絮团状并沉淀为污泥状,为压滤机下一步脱水准备条件。如发现阻塞现象,即须停车,待排泥管疏通后再行进。超过4天以后,泥质己积实,须停停清洗池底后才能运行吸泥机,否则不但无法吸泥,且泥的阻力会使机架变形和设备受损。若池内水面结冰,应在或破冰后才能运行。避免池内掉入砖头等硬质杂物,保持池底平滑,以免阻挡吸泥嘴,发生损毁吸泥嘴现象。
行车式泵吸泥机是在总结我国多年来设计、运行经验的基础上选用国产更新换代、元器件设计的。具有以下特点:1)采用潜水无堵塞泵吸泥,可全扬程运行,性能好,重量轻、克服了过去使用液下泵因轴长易引起的振动而产生的磨损及安装、维修困难的缺陷。2、将设备吊至平流池上,四个行走轮安放于钢轨上,按基准线找平,校核安装尺寸。2)采用小容量潜污泵可实现每台泵只带一个吸泥嘴的吸泥系统。从而即使在沉淀池出水端具有纵向出水槽及其支墩的给水工艺布置,吸泥机仍然通行无阻,保证了全长范围内的排泥效果。
河道淤泥处理设备的具体步骤:预处理、重力脱水、预压脱水、辊压脱水四个阶段:1、预处理:利用重力沉降,将原始污泥浓缩,提高浓度,减少体积。将污泥与高分子絮凝剂混合,凝聚成絮团状并沉淀为污泥状,为压滤机下一步脱水准备条件。5)主梁结构合理,对于大跨度平流沉淀池吸泥机采用衍架式或“L”型组合梁:中、小跨度的斜管池吸泥机采用单或M管式梁、U型钢梁:特别是斜管沉淀池水中吸输泥管既为通道又作承载构件,因而用料省且制造维护方便。2、重力浓缩脱水段:将经过絮凝预处理的污泥送到带式压滤机的滤带,在重力的作用,絮团之外的自由水,从滤带滤出,进一步减少污泥的含水量。3、楔形预压脱水段:经过重力脱水后的污泥,经楔形段的预压脱水后,基本已经丧失了流动性,保证了污泥在压榨脱水段的脱水。4、挤压辊高压脱水段:将带式压滤机的多根辊轴布局合理,对污泥反复挤压与剪切,使污泥水份逐渐减少,再经过精压辊的挤压,形成含水率少的块状泥饼,自动卸在出料口。
泵吸泥机的驱动装置
泵吸泥机为双边驱动,安装于工作桥端部,驱动装置主要包括端梁、驱动减速机、电机、行走轮、传动轴、轴承座等部分,驱动装置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扭矩,以满足刮吸泥机的牵引力、驱动装置可以适应每天24小时连续工作。
端梁:端梁采用不锈钢制成,保证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承受设备运行时所受的力,结构简单易于走轮安装、维修。
驱动减速机、电机:减速机为摆线针轮减速减速机,通过连轴器与行走轮连接,同心度偏差且结构紧凑、传递、噪音低,减速机的齿轮设计符合ISO或等同标准,齿轮为低合金钢,渗碳处理,齿面硬度不HRC58。减速齿轮箱具有充分润滑。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