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视频展播,请点击播放视频作者:迪卡尔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常用显微镜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显微镜是人类认识物质微观世界的重要工具,是现代科学研究工作不可缺少的仪器之一。显微镜自1600年问世以来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其间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显微镜的品种不断增加,构造和性能逐步得到完善和提高。下面介绍常用显微镜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
常用显微镜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
一
偏光显微镜报价
企业视频展播,请点击播放
视频作者:迪卡尔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常用显微镜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物质微观世界的重要工具,是现代科学研究工作不可缺少的仪器之一。显微镜自1600年问世以来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其间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显微镜的品种不断增加,构造和性能逐步得到完善和提高。下面介绍常用显微镜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
常用显微镜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
一、原理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物镜按照无限远象距进行设计而不是象常规物镜
物镜按照无限远象距进行设计而不是象常规物镜那样按照有限象距进行设计,这种光学系统称为无限远色差和象差校正的光学系统或简称无限远光学系统。使用这种光学系统时,当入射光从试样表面反射再次进入物镜后,并不收敛而是保持为平行光束,直到通过镜筒透镜后才收敛并形成中间象,即一次放大实象,然后才供目镜再次放大。
平场消色差物镜
现今新型显微镜已经普遍使用平场消色差物镜,甚至还可以配置更的平场复消色差物镜。老式物镜初次放大实象的直径只有18mm~20mm,而平场消色差物镜则规定高度校正的初次放大平面象的直径为28mm,即象场面积增大了一倍,并使象场弯曲得到了很好的校正。

长工作距离物镜有些显微镜生产厂商
长工作距离物镜
有些显微镜生产厂商还推出一些工作距离较长的物镜,这是为了适应生产检验或特殊需要(例如高温台)而设计的。通常情况下,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工作距离(即物象聚焦时,物镜接物透镜与试样之间的距离)越短,为了避免物镜因工作中不慎触及试样或受热而损坏,于是就设计了这种特殊物镜。
浸蚀
抛光后的试样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只能看到光亮的磨面,如果有划痕、水迹或材料中的非金属夹杂物、石墨以及裂纹等也可以看出来,但是要分析金相组织还必须进行浸蚀。
浸蚀的方法有多种,的是化学浸蚀法,利用浸蚀剂对试样的化学溶解和电化学浸蚀作用将组织显露出来。
经检查后合格的试样可以放在浸蚀剂中,抛光面朝上,不断观察表面颜色的变化。这是浸蚀法。也可以用沾有浸蚀剂的棉花轻轻擦拭抛光面,观察表面颜色的变化。此为擦蚀法。待试样表面被浸蚀得略显灰暗时即刻取出,用流动水冲洗后在浸蚀面上滴些酒精,再用滤纸吸去过多的水和酒精,迅速用吹风机吹干,完成整个制备试样的过程。

粗磨粗磨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粗磨
粗磨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修整 有些试样,例如用锤击法敲下来的试样,形状很不规则,必须经过粗磨,修整为规则形状的试样;
磨平 无论用什么方法取样,切口往往不十分平滑,为了将观察面磨平,同时去掉切割时产生的变形层,必须进行粗磨;
倒角 在不影响观察目的的前提下,需将试样上的棱角磨掉,以免划破砂纸和抛光织物。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