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的大体解剖结构实验
胃
用腹腔解剖标本及胃的离体标本观察胃的位置、分部及形状。胃上端接食管腹段,下端接十二指肠、胃的大部分(约3/4)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约1/4)位于腹上区,胃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可随其充盈、空虚和体位的变更而发生改变。还可因年龄、性别和体型的不同而有差异。
胃的入口称贲门,出口称幽门。胃可分四部:近贲门的部分称贲门部;贲门部向左上方
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制作
消化系统的大体解剖结构实验
胃
用腹腔解剖标本及胃的离体标本观察胃的位置、分部及形状。胃上端接食管腹段,下端接十二指肠、胃的大部分(约3/4)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约1/4)位于腹上区,胃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可随其充盈、空虚和体位的变更而发生改变。还可因年龄、性别和体型的不同而有差异。
胃的入口称贲门,出口称幽门。胃可分四部:近贲门的部分称贲门部;贲门部向左上方膨出的部分称胃底;胃的中部称胃体;胃的下端与十二指肠连接的部分为幽门部。胃又分为前壁和后壁、上缘和下缘。上缘较短称胃小弯,下缘较长称胃大弯。
在人胃的剖开标本上,可见胃的粘膜表面有许多小沟交织成网状,将粘膜分成许多小区,为胃区。用放大镜观察可见每个胃区表面有很多胃小凹。胃的粘膜在胃小凹处形成几条纵皱襞,其他部分为不规则的皱襞。在幽门处由于幽门括约肌发达使粘膜呈环形的幽门瓣。
大肠
用大肠解剖标本及大肠各部的离体剖开标本观察大肠的位置、分部、形态及粘膜皱襞。全长约1.5 m,分为盲肠和结肠和直肠三部分。大肠在外部形态上除阑尾和直肠外有三个特点:一是由肠壁纵行肌增厚形成与大肠纵轴相平行的三条结肠带;二是由于三条结肠带短于肠管的长度使肠管皱起而形成囊状的结肠袋;三是在结肠带附近有大小不等的脂肪突起,叫肠脂垂。
1.盲肠 位于右髂窝,为向下方突出的盲囊。其后下端附有阑尾(蚓突),长度因人而异,一般为7 ~ 9 cm,多数有弯曲。回肠末端突入盲肠,其开口为回盲口,口的上、下两缘各有个半月形皱襞为回盲瓣。
2.结肠 围绕周围,形似方框,介于盲肠与直肠之间,可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部分。升结肠是盲肠的延续,向上升到肝右叶的下面,向左弯移行为横结肠。横结肠借系膜连于腹后壁。横结肠横行向左至脾的下方,转折向下移行为降结肠、降结肠向下至左髂窝处移行为乙状结肠。乙状结肠借系膜固定于后壁上,在 第3骶椎处移行为直肠。
3.直肠 位于内,上端接乙状结肠,穿过盆隔终于。观察剖开的直肠标本,可见直肠下部粘膜上有6~10条纵行皱襞,叫肛柱。各柱下端之间有半月形皱襞相连,这些皱襞叫肛瓣。肛瓣与相邻肛柱下端之间,围成小陷窝为肛窦。肛瓣与肛柱下端共同形成环形线为齿状线。线下方有光滑区为肛梳(痔环),向下移行为皮肤。
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
A.腹腔注射法:采用Wistar 或SD大鼠,重200+10g,约20只大鼠。实验组:用四氯化tanCCI4)溶于精致植物油,配成浓度为10%、
20%或更高40%的四氯化tan,予3-10ml/kg分组腹腔注射给药,12~24h (更早或更晚)后处死动物。取材,检测指标。对照组:予相同剂量的精致植物油腹腔注射,余同上。
(1)血液:测定xue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质(TB)、总蛋白(TP)、白蛋白(A)血qing等。
a. 肝组织样品处理血qing:以3500 转/分离心15~20min,取上清夜低温保存,于一周内检测完.b. 肝样:取011g加1mL生理盐水匀浆,以3500转/分离心15~ 20min 取上清夜低温保存,于一周内检测完.
(2)组织病理学检查
取材: a.时间:分组给药后3h、6h、12h、 24h。
b.固定:取gan脏将其固定于4 % ( 10%)甲
醛中,经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5um厚切片,常规HE染色、Masson染色和Ret2culin染色,光镜下观察。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