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七”期间的具体礼仪繁多,各地有各地的做法
有些地方,旧丧俗中的第五个七天,必须由外嫁女回来,这的费用完全由外嫁女负担,如果死者没有外嫁女,就由外嫁的侄女或侄孙女来做。人死后的个七天、第三个七天和第七个七天,叫做“大七”。在这祭奠中有“走七”的习俗,就是说在这的祭奠中,外嫁女儿和媳妇们,每人各自提一只灯笼,在规定的仪式中飞也似地赛跑,争取个跑回家,俗称“争英雄”,认为这样死者
殡仪馆服务一条龙
做七”期间的具体礼仪繁多,各地有各地的做法
有些地方,旧丧俗中的第五个七天,必须由外嫁女回来,这的费用完全由外嫁女负担,如果死者没有外嫁女,就由外嫁的侄女或侄孙女来做。人死后的个七天、第三个七天和第七个七天,叫做“大七”。在这祭奠中有“走七”的习俗,就是说在这的祭奠中,外嫁女儿和媳妇们,每人各自提一只灯笼,在规定的仪式中飞也似地赛跑,争取个跑回家,俗称“争英雄”,认为这样死者能庇佑降福。因为人们认为人虽然死了,但仍然和活人一样有情感。穿孝——老人死后,儿孙为表示哀悼’,直系子孙、媳妇,要每人做一孝衫、孝鞋、孝帽、直穿至谢孝日。葬后三日为“祭坟”,七日为“小期”,二十为“三期”(也称“三七”),三十五天为“五期”,四十九天为“断七”。百日、亡人生日,孝男孝女上坟祭奠。期年为周年。三年过了才换下孝衣。所谓守孝三年,至此了结。
民间的烧七礼俗也有不少讲究
如在活动内容上,头七、二七应由儿子为亡父(母)设木主,焚纸钱,延请僧道诵经;三七、四七,由外甥、侄辈来做;五七有设望乡台、墓祭等仪式;六七由女儿或侄女备酒饭祭奠;七七供奉祭奠,并请僧道诵经除灵等。此外,烧七还有其他讲究,如“犯七”、“摸七”时还要有一些特殊的习俗。“犯七”又称“犯天七”,指烧七之日逢“七”(当月的初七、十七、二十七)的情况,丧家要到坟上祭拜,烧纸钱,插纸旗。有的地方在三七时犯七,还有特殊的礼俗,即准备21面小纸旗,一把纸制小雨伞,插在新坟上,并带一小桶水,用手向坟的四周泼洒,口呼先人尊称,道:“风来旗内裹,雨来伞内躲。”有的地方凡遇犯七,便要按死者岁数插相应的小纸旗。
除了五七之外,民间还特别重视烧三周年,有“三年为大祭”的说法
烧三周年一般有捧牌位和墓祭两项内容。前者源于民间认为牌位在家不得过三个冬天的俗信,故不到三周年就要捧牌位,将其安放到祖庙。实际上这种仪式也是丧家脱孝,宣布结束守丧的标志。丧家择好日子后,通知服孝的亲属前来脱孝。届时还要举行墓祭,大致类同于下葬时的规格,延请僧道诵经,到坟地焚烧、冥器,供奉酒馔,加以奠祭、哭悼。墓祭之后,燃放,为其上梁,祝其安息。此后子女不再守孝,可以脱去孝服,恢复正常生活。
不管怎么样,烧七和烧三周年等活动都是民间传统丧葬礼仪中重要的奠祭方式,寄托着生者无尽的哀思和美好的祝愿,同时也是对亡亲者的一种安慰。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