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胎息是相对正常的凡息而言的。一般人的呼吸都是通过肺实现的,这就是凡息。如果通过练功,逐渐使肺的功能停下来,而用皮肤、肚脐、丹田来呼吸这就是胎息。人类本身就具有这种特殊的本领,只可惜在母胎时才具有,一旦出世后,这种先天的功能就开始在体内潜伏,要靠后天的艰苦锻炼才能重新得到。
一、闭息起伏法:稍稍收气后闭气不出,用真空力将腹部提向胸腔,使腹部凹陷,然后再用真
胎息功法培训学校
简单来说:胎息是相对正常的凡息而言的。一般人的呼吸都是通过肺实现的,这就是凡息。如果通过练功,逐渐使肺的功能停下来,而用皮肤、肚脐、丹田来呼吸这就是胎息。人类本身就具有这种特殊的本领,只可惜在母胎时才具有,一旦出世后,这种先天的功能就开始在体内潜伏,要靠后天的艰苦锻炼才能重新得到。
一、闭息起伏法:稍稍收气后闭气不出,用真空力将腹部提向胸腔,使腹部凹陷,然后再用真空力将腹腔隆起,如此起伏若干次,随着闭息时间的延长,先天元气必然激荡,促使腹部产生的起伏跳动。
二、闭息隆腹法:收气闭气不出,腹部微微向上隆起,并尽可能保持这种状态(不要用力),随着闭息时间的延长,先天元气必然激荡,促使腹部产生的起伏跳动。
三、闭息凹腹法:呼气呼尽后闭息,腹部自然下凹,尽可能保持这种状态(不要用力),随着闭息时间的延长,先天元气必然激动,促使腹部产生的起伏跳动。

在初级到中级胎息阶段,口液产生的功能,特别旺盛,淋淋如雨,咽不绝口,甘甜香味,美快无比。用一心的意念,引导阴阳交合。练胎息的产生,必须经过三个相交,生出内气,才能形成胎息状态。没有内气则胎息不生。观光不可用意力,而是轻松自如地看,观到双目中心发胀,或觉模糊不清时,才是阴阳二气集中的景象。
内气属阴中之阳,天气属阳中之阴。使二气相交,就产生内丹,化全身之阴,变为纯阳体,百疴不生,这三个相交,都是以真意为引。在初级到中级胎息阶段,口液产生的功能,特别旺盛,淋淋如雨,咽不绝口,甘甜香味,美快无比。初服气时,小便赤黄,亦勿怪,久久变色自如。辟谷可能会在不同时日出现,不思饮食不饿的情况可辟谷,这时服气增至81次,但不可强求辟谷,须顺其自然。

胎息的诀窍
1、忘记呼吸,让呼吸若存若亡,忘掉后天的外呼吸,才能激发先天的内呼吸(也就是所谓胎息);
2、还有就是深入地入静。如果老是过于寻找胎息的感觉,不能很好入静,往往刚一找到胎息的感觉,心念一动就会自己退出来,所以心性还要继续修养;
3、任督循环越久,上身体腔特别是中下二丹田的连接管道(所谓橐龠)通畅了,进入胎息,后天呼吸若有若无,才不会胸闷和憋气,才不会出现偏差,切记!
4、如果能按以上几点,顺利进入胎息,对涵养先天元气和打通全身十二正经大有好处,而且胎息出现后练习一段时间,会有马阴藏相的现象出现;同时如果不能开启胎息,也是有一些诀窍可用,因人而异,不尽相同。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