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絮凝剂?其作用是什么?
絮凝剂在污水处理领域作为强化固液分离的手段,可用于强化污水的初次沉淀、浮选处理及活性污泥法之后的二次沉淀,还可用于污水三级处理或深度处理。当用于剩余污泥脱水前的调理时,絮凝剂和助凝剂即变成了污泥调理剂或脱水剂。
在应用传统的絮凝剂时,可以使用投加助凝剂的方法来加强絮凝效果。例如把活化硅酸作为、硫酸铝等无机絮凝剂的助凝剂并分前后顺序投加,可以取得很好
水处理消泡剂
什么是絮凝剂?其作用是什么?
絮凝剂在污水处理领域作为强化固液分离的手段,可用于强化污水的初次沉淀、浮选处理及活性污泥法之后的二次沉淀,还可用于污水三级处理或深度处理。当用于剩余污泥脱水前的调理时,絮凝剂和助凝剂即变成了污泥调理剂或脱水剂。
在应用传统的絮凝剂时,可以使用投加助凝剂的方法来加强絮凝效果。例如把活化硅酸作为、硫酸铝等无机絮凝剂的助凝剂并分前后顺序投加,可以取得很好的絮凝作用。一般来讲,无机絮凝剂具有原料易得,制备简便、价格便宜、处理效果适中等特点,因而在水处理中应用较多。因此,通俗地讲,无机高分子絮凝剂IPF其实即是把助凝剂与絮凝剂结合在一起制备然后合并投加来简化用户的操作。

絮凝剂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水中胶体颗粒微小、表面水化和带电使其具有稳定性,絮凝剂投加到水中后水解成带电胶体与其周围的离子组成双电层结构的胶团。采用投药后搅拌的方式,促进水中胶体杂质颗粒与絮凝剂水解成的胶团的碰撞机会和次数。缓蚀阻垢剂可以与水混溶,其水溶液不含有任何有毒有害物质,同时它也不会污染空气。水中的杂质颗粒在絮凝剂的作用下首先失去稳定性,然后相互凝聚成尺寸较大的颗粒,再在分离设施中沉淀下去或漂浮上来。
搅拌产生的速度梯度G和搅拌时间T的乘积GT可以间接表示在整个反应时间内颗粒碰撞的总次数,通过改变GT值可以控制混凝反应效果。水中的杂质颗粒在絮凝剂的作用下首先失去稳定性,然后相互凝聚成尺寸较大的颗粒,再在分离设施中沉淀下去或漂浮上来。一般控制GT值在104~105之间,考虑到杂质颗粒浓度对碰撞的影响,可以用GTC值作为表征混凝效果的控制参数,其中C表示污水中杂质颗粒的质量浓度,而且建议GTC值在100左右。

反渗透阻垢剂 用量低 缓蚀阻垢剂缓释效果好 抑制阻垢剂 循环水阻垢剂
使用方法
(1)无磷缓蚀阻垢剂CM-607使用浓度30mg/l,对总硬度在100 mg/l,总碱度在100 mg/l的例如长江水系的水具有良好的缓蚀效果,碳钢腐蚀速率小于0.075mm/a。
(2)无磷缓蚀阻垢剂CM-607使用浓度30mg/l,对总硬度在300 mg/l,总碱度在200 mg/l,氯离子大于300 mg/l的水系的水具有良好的缓蚀效果,碳钢腐蚀速率小于0.075mm/a。
(3)无磷缓蚀阻垢剂CM-607使用浓度60mg/l,对总硬度在50 mg/l,总碱度在50 mg/l的例如闽江水系等超低硬度水质条件的缓蚀效果良好。
(4)无磷缓蚀阻垢剂CM-607可以与其他药剂复配,使用浓度可大大降低;
(5)单用无磷缓蚀阻垢剂CM-607时, 使用浓度为:40-60mg/l。

什么是溶解氧、测定目的是什么
溶解氧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量,它与温度、压力、微生物的生化作用有密切关系。在一定温度下,水中只能溶解一定量的氧,例如20℃时,蒸馏水的溶解氧饱和值为9.17mg/L。
在污水处理中常常测定出水和曝气池中的溶解值,根据它的大小来调节空气供应量,了解曝气池内的耗氧情况以判断在各种水温条件下,曝气池耗氧速率。在运转过程中,要求曝气池内的溶解氧在1mg/L以上,过低的溶解氧值表明曝气池内缺氧,过高的溶解氧不但浪费能耗,且可能造成污泥松碎、老化。水垢的导热性很差,会导致受热面传热情况恶化,从而浪费燃料或电力。污水处理厂出水中含有溶解氧对水体环境是有益的,在可能的条件下,应让出水带有些溶解氧。溶解氧在水体自净过程中是个重要参数,它可反映水体中耗氧与溶氧的平衡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