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石是典型的传统供石,以造型取胜,“瘦、皱、漏、透”是其主要的特征,多呈玲珑剔透、重峦叠嶂之姿。
一、瘦:
瘦是指观赏石体态纤瘦,且形状怪异;石体挺拔,线条清晰。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有“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这同样可以用于鉴赏太湖石:增之一分则臃肿、减之一分则羸弱。太湖石“瘦”的标准是什么呢?可为“瘦中见奇,奇现筋骨,骨有坚贞,坚贞出神,神
小型太湖石
太湖石是典型的传统供石,以造型取胜,“瘦、皱、漏、透”是其主要的特征,多呈玲珑剔透、重峦叠嶂之姿。
一、瘦:
瘦是指观赏石体态纤瘦,且形状怪异;石体挺拔,线条清晰。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有“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这同样可以用于鉴赏太湖石:增之一分则臃肿、减之一分则羸弱。太湖石“瘦”的标准是什么呢?可为“瘦中见奇,奇现筋骨,骨有坚贞,坚贞出神,神中凝气”,虽清瘦嶙峋,却铁骨铮铮。太湖石的“瘦”同样如此。形如美人,则要婀娜多姿;状若勇士,则要孔武有力;似山川,则需气势磅礴或逶迤秀美;如百兽,则追求体形或动作的相类。相对而言,石灰岩容易受到外来力量的侵蚀,比如长期经受波浪的冲击以及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蚀,软松的石质容易风化,比较坚硬的地方保存下来,这样在漫长岁月里,太湖石逐步在大自然条件下精雕细琢,逐渐形成了曲折圆润的形态。
二、皱:
皱是指观赏石体态起伏,时隐时现;石体凹凸,线条若明若暗。但皱中见变,变中有态,态现神秘。
三、漏:
漏是指观赏石体态玲珑,溶洞贯通;石体嶙峋,连环透空。但漏中见灵,灵现隽智,智有乖巧。太湖石的特征就是“灵”。虽玲珑透空,却变化多势。或有灵气游动之魂;或有瞬息多变之感;或有奔跑飞腾之势;或有旋律节奏之韵,总体给人以谦和乖巧的感觉。
四、透:
虽形态怪异,却怪中有格,异中见韵。或起伏不平中有节奏;或若明若暗中有旋律;或在无形之中见有形;或在神秘之中见敦厚,总体上给人以变中见异、藏龙卧虎的感觉。
钻孔的太湖石。“漏、透”是评鉴太湖石的首要标准。3、塑石石内为空心,山体较轻,大型假山制作在水池中,只要其基础处理得好不会出现荷载问题。有些天然太湖石石头敦厚,无孔、无透,赏玩度不高,因而价值不高。为了达到“漏、透”的形态,提高石头的价值,某些不良商家就采用比较简单的打孔机器对石体进行打孔,再对“孔”进行打磨和抛光,使其表现出“漏、透”的外形特征。
同时,还可能对石体上细小的孔进行人为扩大,并且使得原先不相通联的孔,经过人为钻孔后使其“孔孔相通”,以提高其价格。

历史遗留下来的太湖石有苏州留园的“冠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等园林名石。太湖石分为水石和干石两种,唐吴融的《太湖石歌》 中生动描述了水石的成因和采取方法:“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万古生幽石,铁索千寻取得来,奇形怪状谁得识。”干石则是4亿年前形成的石灰石在酸性红壤的历久侵蚀下而形成。假山石一般来说都是整车的运货,不比其它产品,质量不好可以退货,这是大件商品,如果退换货的话很麻烦,不仅卖家要亏本,买家也得不偿失。 除天然形成的以外,太湖石也有匠人参与加工的。据明代林有麟著《素园石谱》记载:“平江(今苏州)太湖工人取大材,或高一二丈者,先雕置于急水中舂撞之,久之如天成,或以熏烟,或染之色”。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