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是青岛早的军事人工码头建筑,现在是青岛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物和著1名风景游览点 。
青岛栈桥全长440米,宽8米,钢混结构。桥南端筑半圆形防波堤,堤内建有民族形式的两层八角楼,名'回澜阁',游人伫立阁旁,欣赏层层巨浪涌来,'飞阁回澜'被誉为'青岛十景'之一。1万平方米,它以一1流的环境,五星级的服务,被列为青岛餐饮特一级店
水上浮桥
青岛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是青岛早的军事人工码头建筑,现在是青岛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物和著1名风景游览点 。
青岛栈桥全长440米,宽8米,钢混结构。桥南端筑半圆形防波堤,堤内建有民族形式的两层八角楼,名'回澜阁',游人伫立阁旁,欣赏层层巨浪涌来,'飞阁回澜'被誉为'青岛十景'之一。1万平方米,它以一1流的环境,五星级的服务,被列为青岛餐饮特一级店。桥北沿岸,辟为'栈桥公园',园内花木扶疏,青松碧草,并设有石椅供游人憩坐,观赏海天景色
从李鸿章的奏折可知,在青岛的军事防御设施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晚清北方海防系统的一部分。而在胶澳建造的每座建筑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大铁码头就是专1供'下雷轮船'装卸水1雷、上煤运械而建造的海1军码头。栈桥是青岛早的军事人工码头建筑[7] 。该码头原称谓很多,有海1军栈桥、前海栈桥、南海栈桥、李鸿章栈桥、大码头等。1998年底至1999年6月,市再次拨款对栈桥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桥身按抗风浪50年一遇标准、回澜阁基础按百年一遇标准加固。另一座位于总兵衙门前方的'衙门桥'长100米,宽6米,亦称'蜗牛桥'。这两座码头都是工程师自己设计的,是青岛早的码头。
军事训练编辑驻川某工兵团把部1队拉入千里之外的生疏复杂水域,设置各军事训练种作战环境,全1面检验部1队作战能力,查找部1队训练的薄弱环节。右图为10月21日,该团在黄河上进行搭设浮桥训练。浮桥的架设,作为一种临时性的交通工具,一般是为了通过军1队、辎重。有时亦用来阻隔对方水军的行动,浮桥上驻守有军1队,利用浮桥和对方水军作战。”茅盾《锻炼》二一:“但如果把这四条小船连接起来,作为一道浮桥,直达那倾斜的河滩,那就有办法。这时,浮桥就成了一道水上战壕。我国历史1上浮桥架设规模1大,并在军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要算是太平天国起义军在武汉战役中所架设的一组浮桥。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