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设计原则
供水管网GIS的系统设计原则,遵循软件行业规范设计,充分考虑性、实用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几方面,系统采用的主流软件技术,在数据安全性的设计上,采取限定数据使用权限、定义用户级别等措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在系统可扩展能力上,采用系统结构的优化设计以及灵活的数据库系统,使各功能模块在相互关联的基础上尽可能独立操作运行。保证系统能随着软件的升
智慧水务软件平台
系统设计原则
供水管网GIS的系统设计原则,遵循软件行业规范设计,充分考虑性、实用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几方面,系统采用的主流软件技术,在数据安全性的设计上,采取限定数据使用权限、定义用户级别等措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在系统可扩展能力上,采用系统结构的优化设计以及灵活的数据库系统,使各功能模块在相互关联的基础上尽可能独立操作运行。保证系统能随着软件的升级而不断更新版本或扩充功能。该系统的建设极为必要,它即可以为决策机构的领导提供道路积水的实时信息,也为市政排水调度管理机构提供支持,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为广大老百姓提供出行指南。3.2 系统主要特点
实现供水管网信息在供水集团共享,保证信息一致性、唯1性和及时性:使有关部门在信息端口即可查询有关信息。
实现通用GIS的基本功能,可根据GPS、图号、地名、调压站、闸井、工程号、坐标定位、查询、统计和分析等。
实现与SCADA监控系统等相关系统的连接,可实时查看当前数据和查阅历史数据。
实现与仿1真系统的连接,动态产生仿1真需要的图形及属性信息。
接受GPS卫1星信号,定位或跟踪指挥车、检测车等的运行。
支持协同作业、C/S、B/S、Internet四种运行体系结构。
具有海量数据处理能力,支持国际行的海量数据处理方式;工程图形方式及空间数据库存储方式均能满足数据海量存储要求;同时将GIS图形、属性、影像等数据统一存贮在大型空间型数据库中,实现处理海量数据和数据共享的目的。
综合查询功能包括很多内容,其中对管网管理非常有用的包括:按照管线类型(超高压、高压、中压和低压)、按照设备类型(变径、转换、套管、遥控阀门、闸井、合槽井、凝水器,调压站、绝缘接头、阴极保护)、按照管理区域、按照供水状态、按照时间设置进行多种组合的数据查询,灵活方便。据介绍,通过水务物联网系统和数据分析处理软件,新津县在饮水安全监测、水文监测及预警、污水处理排放、地下水监测、防汛抗旱、山洪灾害监测及预警、水资源信息等多方面实现了平台整合。
支持三维模型查看技术,可动态生成管网三维效果图。
强大的数据维护和通讯系统,保证数据的实时性,使系统运行更加稳定,系统数据更加安全可靠。
多种数据输出和导入格式及强大的打印输出模式,可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
更新现有的地形图,完善信息管理的各种业务流程
图库中新地形严重缺乏,现有的地形图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城市的飞速发展,造成新测管线缺乏地形依据。另外,图库中旧地形大部分是扫描录入的,由于纸质图纸存放时间长,纸张有伸缩,扫描数据化后造成地形与实际位置不一致。下一步准备组织人员进行弥补,对还没有参照物的供水管线,组织测量人员进行现场补测,包括公路、楼房等永1久性建筑物;加强图档系统管理,理顺信息反馈流程,着力解决压力级别及切、接线等环节的信息反馈不畅等问题;建立工程的全程控制系统,从设计、施工到后竣工的资料归档,都有严格的信息反馈制度;图档管理部门还应和管网所密切配合,逐步解决系统中存在各种问题。多种数据输出和导入格式及强大的打印输出模式,可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
城市内涝监测预警系统设计依据4.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
《防洪标准》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_
气象标准(QX) 2011-05-04 QX/T 102-20094.2计算机工程相关《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2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GB/T 19000-2000(ISO9000:2000)
城市内涝监控管理系统利用的市政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GIS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系统集成等技术,统筹规划,实现城区雨、污水全过程监管、市政排水设施智能监测、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管理、应急指挥、科学决策、公众服务于一体的化、智能化、多维度、图文一体化的信息化系统,围绕“看的清、测的准、管的牢”三大核心主题,实现市政设施监管可视化、业务管理一体化、排水决策科学化,切实增强城镇排水、供水法制化、规范化运行,提高市政设施运行和管理效率,为市政设施的数字化建设、在线监测、调度、决策提供支撑。Web数据查询系统通过浏览器方式查询用户关心的地理信息数据,能实现管网数据的一般查询和统计、分析功能,由于客户端除浏览器外不需要额外的插件,降低了系统投资。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