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锚支护的设计原则及方法
喷锚支护的设计原则及方法
根据岩体的产状,将围岩按大类分为整体、块状、层状和软弱松散等几类。不同结构类型的围岩,开挖洞室后力学形态的变化过程及其破坏机理各不相同,设计原则也有差别。
对于整体状围岩,可以只喷上一薄层混凝土,防止围岩表面风化和消除表面凹凸不平以改善受力条件;仅在局部出现较大应力区时才加设锚杆。在块状围岩中必须充分利用压应力作用下
岩石喷锚支护公司
喷锚支护的设计原则及方法
喷锚支护的设计原则及方法
根据岩体的产状,将围岩按大类分为整体、块状、层状和软弱松散等几类。不同结构类型的围岩,开挖洞室后力学形态的变化过程及其破坏机理各不相同,设计原则也有差别。
对于整体状围岩,可以只喷上一薄层混凝土,防止围岩表面风化和消除表面凹凸不平以改善受力条件;仅在局部出现较大应力区时才加设锚杆。在块状围岩中必须充分利用压应力作用下岩块间的镶嵌和咬合产生的自承作用;喷锚支护能防止因个别危石崩落引起的坍塌。通过利用全空间赤平投影的方法,查找不稳定岩石在临空面出现的规律和位置,然后逐个验算在危石塌落时的力作用下锚杆或喷射混凝土的安全度。在层状围岩中,洞室开挖后,围岩的变形和破坏,除了层面倾角较陡时表现为顺层滑动外,主要表现为在垂直层面方向的弯曲破坏,用锚杆加固使围岩发挥组合梁的作用。软弱围岩近似于连续介质中的弹塑性体,采用喷锚支护时,宜将洞室挖成曲墙式,必要时加固底部,使喷锚支护喷层成为封闭环,用锚杆使周围一定厚度范围内的岩体形成“承载环”,以提高围岩自承能力。
喷锚支护中边坡防护网绳卡使用需要注意什么
喷锚支护我们已经不陌生了,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来加固岩层,施工工序为分层开挖土方→修整坡面→测定锚杆位置→锚杆钻机就位→锚杆打入设计深度→铺设钢筋网片→钢筋与锚杆焊接→喷射混凝土→锚杆体进行压力灌浆→挖土至下一层锚杆施工深度→重复以上工序直到设计深度。今天华源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喷锚支护中边坡防护网绳卡使用需要注意什么:
1.卡头的大小要适合钢丝绳的粗细,U形环的内侧净距,要比钢丝绳直径大1-3mm,净距太大不易将绳子卡紧。
2.在使用过程中,要把U形螺栓拧紧,直到钢丝绳被压扁大约三分之一为止。由于钢丝绳在受力后产生变形,绳卡在钢丝绳受力后要进行第二次拧紧,以便保证接头的牢靠。如果需要检查钢丝绳在受力后,绳卡是否滑动,可以采取附加一安全绳卡进行。
安全绳卡安装在距离蕞后一个绳卡约500mm左右,将绳头放出一段安全弯后再与主绳夹紧,那么如果卡子有滑动现象,安全弯将会被拉直,那么就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加固。
3.绳卡之间的排列间距一般为钢丝绳直径的6-8倍,绳卡要一顺排列,将U形环部分卡在绳头的一面,压板放在主绳的一面。
喷锚支护中喷砼施工流程
喷锚支护中喷砼施工流程
1.2喷砼施工
1.2.1根据工程量、进度、工艺流程以及操作人员的技术经验等条件,选择工作性能好、技术指标的喷射机。
1.2.2 优先采用强制式搅拌机,在通风条件良好的洞外场地,也可采用自落式搅拌机。
1.2.3输料管应能承受0.8MPa(8kgf/cm2)以上的内压并具有良好的性能。
1.2.4水泵、水箱或其它供水系统,应具有0.2MPa(2kgf/cm2)以上的压力。
1.2.5向喷射机供料的上料皮带应符合上料方便、粉尘少、混合料不产生分离现象等条件。
1.2.6采用含水量为4%~10%的湿砂拌料时,在速凝剂加入后必须立即进行喷射。
1.2.7不掺速凝剂的混合料,停放的时间不宜超过2h。
1.2.8扣除骨料含水量后的全部用水量可从喷头或输料管中的适当部位加入。
1.2.9全部用水量一次与水泥,砂石料拌和均匀。
1.2.10速凝剂应在喷头或输料管的适当部位加入。若采用液态速凝剂,拌料时应扣除这一部分水量。
1.2.11喷射时,混合料不得出现“离析”和“脉冲”现象。
1.2.12混合料必须拌和均匀,运输过程中防止雨淋、滴水或石块等杂物混入,装入喷射机之前应过筛。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