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咨询
什么是真爱
马丁布伯《我与你》是这样描述的:
当我在关系中放下了所有的期待和设想,不再将你视为我的目标或实现目标的对象,我就可能在某一瞬间与全然的“你”相遇,这就是上帝。
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我们对自己的觉察体验有多深,就会有多谦卑。看见孩子的前提,是看见自己。对孩子1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如果你把全部的认知教给孩子,孩子1好也
青少年心理咨询
青少年心理咨询
什么是真爱
马丁布伯《我与你》是这样描述的:
当我在关系中放下了所有的期待和设想,不再将你视为我的目标或实现目标的对象,我就可能在某一瞬间与全然的“你”相遇,这就是上帝。
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我们对自己的觉察体验有多深,就会有多谦卑。看见孩子的前提,是看见自己。对孩子1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如果你把全部的认知教给孩子,孩子1好也不会超过你了。
规则从何而来
很多家长问我,要不要给孩子定规矩。
那我们需要看一下,真正的规则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大部分人不会这样做,因为这么做了你心里不高兴,我心里也不高兴。比如今天来听讲座的人,有的人来晚了,ta即使想坐到前面来,也不会跟坐在前面的人说,“你起来,让我坐”。为什么大部分人不会这样做,因为这么做了你心里不高兴,我心里也不高兴。规则就是这么形成的,因为我能够感受到你的感受,我们都是人,我们可以彼此感同身受。
规则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维护双方的感受。规则只有在涉及两个人的感受的时候,它才有意义。有的妈妈问我,ta的孩子都会刷牙了,还要她帮忙一起刷,这样会不会养成孩子不独立刷牙的坏习惯。我问她和孩子一起刷牙的过程中,你们的感受是什么,她说都很开心啊,我说这有什么问题吗比较合适的做法是,先让他旁观,再鼓励他加入,如果一定不想加入,也不要呵斥,要给他多一点的时间。
孩子如果在遵守规矩中常常体验到难受,那么很难保证ta日后能自觉遵守这个规则。如果这个规则让孩子体验到开心的感受,往往会有一个很好的结果。
有没有世俗认为的好习惯不重要,好的感受很重要。
乖孩子是很可怕的,他们一生都在按父母的规矩做事,他们自认为做一个乖孩子就能体验到被爱。当他们遇到一些挫折,再乖也没人爱,对他们来说会是一个极大的冲击。
每个灵魂降生到世界上,都有一个使命,这个使命不需要任何督促,只需要爱和自由,ta自然就会体验。所以我相信只要有爱和自由,所有人都会越来越好。
孩子所有问题都是我们自己的投射和焦虑,所以真正的爱就是“I see you”,我看到了真实的你,而不是出于焦虑,出于潜在的恐惧看到的我想象投射的你,那并非真实的你。
友好体谅的对待他人和自己
更友好体谅的对待他,那么同样这样对待自己就容易多了。当你不自觉的想要去评价他人时,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让你能够更体谅友好的对待他人,那就是问自己一些对此有帮助的问题。我发现一个特别有用的:
这个人身上有什么特质我的身上也有的他/她在这个方面与我是有多么相象呢
这个办法将我的注意力从我和他人之间不同点的比较转移到我们之间的相同点。它消除了我们之间的隔阂,我可以感觉到我和这个人之间的距离近了,并且会更加理解他人。
当你不自觉的想要去评价某个人的时候你可以试试这个办法,不必在意那个人是否与你亲近又或者他仅仅只是个陌生人。
通过这个办法,你会发现当你评价自己的时候,你会很自然的想到并且将这个更加体谅友善的方法用在自己身上。并且通过这个方法,你会自我感觉越来越好,且有助于自我尊重的建立。
此外,友善的对待他人,有朝一日他人也会这样对待你。
如何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安全感呢?
1、请不要把自己的辛苦和委屈发泄到孩子身上。
宽松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才更容易懂得感恩,他的天真给你带来的快乐会抚平你作为成人的辛酸。
2、请不要挖苦讽刺自己的孩子。
尽管他有自己的缺点,他自己也不愿意这样,请不要让他稚嫩的心背上沉重的压力,请让他懂得爱和宽容是无价的宝贝。你对别人的言行,他会不自觉的模仿,不要让他小小的心里装满了敌意和反抗。
3、请不要在别人面前故意强调他的不足。
请相信古训“人前教子”恰恰是错误的,他也有深深的自尊,即使全世界都抛弃了他,至少你的肯定就是他温暖的阳光。
(作者: 来源:)